Leica TELE-ELMARIT 90mm f2.8 肥九的實力
2020年03月21日 Kodak ultra max 400, Leica M6, Leica TELE-ELMARIT 90mm f2.8 ⁄ 共 2314字 暂无评论 ⁄ 被围观 10,970 views+

Leica 雖則在35mm這個焦段被人叫好叫座,說起那堆六枚玉,八枚玉,七枚玉無人不曉,但其實leica 在90mm 都很努力,超多代和不同設計的90mm f2.8,90mm f4。而且很多90mm焦段鏡頭都能把鏡頭扭下,放上單反,甚至是645片幅,66片幅上使用。今次就玩了一下第二代的Leica TELE-ELMARIT 90mm f2.8 肥九,暫時小試一下放上135片幅試卷菲林先,使用m6,配kodak ultramax400。

leica 90mm f2.8的世界,基本上分為

1959-1974年間的leica ELMARIT 90mm f2.8
1964-1974年間的leica TELE-ELMARIT 90mm f2.8 肥九
1974-1990年間的leica TELE-ELMARIT-M 90mm f2.8 瘦九
1990-2008年間的leica ELMARIT-M 90mm f2.8

實拍菲林一看片,就有種兩眼一亮的感覺,此鏡在菲林上發色好濃啊,很有油畫感。

1964-74這十年間,都是此顆90mm肥九縱橫的世界。不過光圈葉就只有十片,不是全圓的光圈。

江湖上,此鏡被稱為肥九,一來鏡身真的好肥大,二來,也算重手,都有355g的,最近對焦就有一米,標準上的距離。

為什麼說leica在90mm f2.8的世界很用心,最少,真的會嘗試出不同的設計,第一代的leica 90 2.8是5片3組,但這一代一變就變成了五片五組,沒有膠合的玻璃,完全獨立,沒了離膠的風險,也增加了玻璃間的空氣感,哈。

 

2.8光圈全開成像都很清晰,最少在菲林上的確如此,加上色彩極濃這一點,叫人意外,而色彩的分佈非常到位。90mm f4有一支三枚玉,肥九作為90mm f2.8的代表,被封五枚玉,亦不為過,真正的五片五組五枚玉。

 

在菲林上,各種暗位,光位,過渡,都很有立體感,整體畫面,近攝和遠攝表現都很一致,和一代的leica 90mm f2.8差別都很大,這點想不到。

 

雖然是有高清的解像力,但高光位是有少少聖光,正是這種聖光感覺,更添油潤。

有缺陷再加上特色的味道,就是今天數碼攝影時代玩老鏡頭的意義,鏡頭成像有個性,很重要。

看這支肥九近攝和拍出來的散景味道,也極有電影質感。

好東西,沒人吹奏,價格又便宜,真的好玩很多。天天都會聽到很多人說用leica就該玩35,50,90mm以上真的不知怎用。在實用的層面,90mm真的可以令世界靜下來,如同濃縮咖啡般,難以咽喉,後勁強勁。

此鏡成像圈當然可以cover 4433,不過因為m 後mount田太細,會擋了成像,所以實在的玩法就是抽玉安上645片幅以上玩。好期待,似乎效果會很美。

此鏡前景和後景的虛化很舒服和柔和,且有一種古早味,真的感覺到自己在使用老鏡。

這種柔中帶利的奶化感,可能可以好好地形容為奶味,leica味的最佳演釋。

leica 90mm f2.8世界是有趣的,下一代的tele elmarit的結構也是很不同,四片四組的結構,去到新的1990年版本的elmarit 90mm f2.8也一樣是四片四組,不知是另一種什麼感覺呢? 值得有機會又收支來玩。

對著大太陽直射,拍出來的效果也很奇妙,說不出感覺。

此鏡價位不高,但在二手leica巿場很受日本人歡迎,我想這種氣質化的成像風格是一個重要的主因。

就算是逆光和太陽對著幹,也有種夢幻感。

說色彩濃烈,看紅色的表達就看得出來。

側光下的表現,算不算有立體感? 有沒有奶味?

當發現香港是一個乞討的好地方,香港也沒人會拉你,也沒有城管,繼大量輸入大陸專才乞討後,現在還輸入大量海外專才,絶對是一個時代的經典美景。

柔和的夢幻感,今天玩了一回肥九上菲林,開始有點感受到日本人天天在攝影雜誌上強調那種leica的醍醐味。

如果結合leica r 鏡和m 鏡在90mm焦段的光學結構運用,真是精彩,這也是沒有光學包袱品牌廠的好處,什麼結構都可以拿來用,對玩家來說是福氣。我想使用90mm在m鏡不受觀仰是因為要黃斑精準對焦的原因吧,很多使用leica都想拍得快,90mm的景深淺,似乎與快字無緣。

每一個城巿,就是要有自己專屬的人文生活文化產物,也能令人有街拍的樂趣,香港的書報攤,就是全中國港澳台獨一無二的存在,那種陳列,那種產品,那種分類色彩的美感,街拍的原始快感,就是紀錄獨一無二,在不斷失傳湮滅的世界中,救在一張相片里,神交千古。

當然很多創作攝影師都不會明白玩這種街拍玩法有什麼好玩,但始終,各有各的玩法,自己開心就好,統一的標準是用來方便學習,而不是要人人都按標準而活。

相片斜了就不好嗎? 失焦的照片一定是失誤嗎? 構圖一定要黃金比例,三份二分嗎?

現在很多拍照攝影的玩家都想為攝影加點什麼意境,像什麼攝影禪,什麼畫意派之類,那就每出一個post,就裝一下藝術家,今回就玩下托爾斯泰吧!

「近代的藝術,就像是在食物裡放鹽一般,為了好吃,所以吃進了許多鹽。但不僅吃不飽,還會傷胃。」

這就是太在乎標準才去拍照的原意吧,下得太多味道,過了火,什麼叫標準? 當味精變成了標準就是好味?

簡簡單單,拍個照自high一下,玩多點器材叫作試過了,這點維持一下心中的興奮也很好,總好過有錢收集罕有器材,但卻嫌用菲林拍照試一試支鏡很貴,這種人很怪,心理古怪,正是現代人的常態。

最後自然要扮大師講一下攝影藝術。

攝影師所擁有自己獨特的照片,其本身那是很美是因為是無法模仿、絕對沒有贗品的存在。

拍照不是因為美麗才去拍,正是因為拍下了,才美麗。

沒人說你的照片是垃圾,你的照片也不會是好作品。

一個照片就像分數,攝影師是分子,他人的評價是分母。分母越大,分數的價值就越小。

照片的價值,並不是用深度和技巧,而是用時間去衡量的。

想想又一堆,托爾斯泰玩完,下次玩下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