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終於在一個合理的價格下,入手了這一支sony 神鏡 stf 135mm f2.8,minolta的那支的賣價,比sony這支還要貴,這真叫我意外。135mm f2.8是各家大廠都有的焦段和光圈,何神之有,神就神在sony首度推出最完美散景的stf 135mm f2.8,和nikon 可以控制散景的dc 135mm不同,沒得你控制那個前景散d或後景散d,那完美在哪里?就是用上了一塊Apodization Filter變跡濾鏡,加上兩組光圈,九片和一組十片的全圓光圈,令到散景在各大光圈下都很圓,而且散景邊還很虛化,圓得來又不界手。當然,缺點就是實際入光量只有T4.5,數碼上用沒什麼,菲林上用是地獄。這次用minolta a7來試鏡,還有各大問題。菲林是富士c200。
所以在這一支鏡頭上,我也真的好佩服sony和minolta,在一個af的鏡群世界,推出一支手動的鏡頭。還要只有t4.5的入光量。在菲林年代推出真不可思議,sony會繼minolta後還繼續貼牌推出,當年真的是繼承了minolta精神。
對焦行程很長,但有一個問題好大,就是minolta a7上面,沒有合焦的提示,加上t4.5的光圈,超惡影。
銳度很高的一支鏡,散景的表現,的確有一種特性,特別的柔。
光學結構也是傳統的sonnar
看sony自家的數據,成像好強大。
最直觀的一個說明,為什麼這支鏡是sony的散景之巔,最近,老蛙和fuji的56mm f1.2都學了sony這一招。不過fuji在f1.2加入這個變跡濾鏡,實用度高過sony。
sony最近也不弱,出了一支e mount用的stf 100mm f2.8,看來,成像圈做大了,邊位的散景也很圓。
因為t4.5的入光量︳老是要用慢速快門,影菲林太難用,不過我想此鏡在數碼上的表現,會好好多。
感覺上,sony在這支135mm上,下了很大功夫,成像出來的效果絶對是優秀。就是焦內優秀,散景外柔,才成就獨特的畫面吧。
色彩反差也不算太數碼鏡味。
唯一問題就是手動對焦,好考眼力。如果此鏡有af,我相信價錢一定直線上昇。
作為世界一的stf鏡,sony的確做得不錯。不知道人人都愛收minolta那支圖什麼?聞說玻璃會好d,有舊就要買舊。
沒有裂像又沒有合焦,好難對焦。
就算叫感覺一下散景效果吧。
要在室內拍到好相,t4.5的入光量加上用菲林,任務不簡單啊。
還是拍微物會容易一些,沒合焦提示,對一個大近視又散光的人來講,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