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接手 MINOLTA AF 之後,就再沒有延續 Minolta AF 35mm f2 這支鏡 35MM F2 的規格。
而此鏡七片六組的簡約光學設計,也就成為歷史。
個人認為,此鏡的銳利度和夢幻感都足夠的,焦外不讓人難受,如果八枚玉LEICA 35 2 或七枚玉 LEICA 35 2 都是一支街拍好鏡頭。
那這支一定可勝任。
SONY A7CR 的外型,配這款老MINOLTA AF鏡,外型,大小,平衡,都超貼心,手持鳩拍,極爽。
最重要,在新時代的對焦系統下,一點也沒有違和感。
Minolta AF 35mm f2 中片幅的藍
Minolta AF 35mm f2 美能達的七妹
回顧一下之前在不同機身上的使用效果。
近中遠距,F2 全開之下,有高像素六千萬的A7CR加持,中心解像力,一流。
雖然是在夜晚,但不影響美好的散景體驗。
畫面效果,真舒服,老鏡有玄學?
不要理人怎吹,自己用過才是真。
買買賣賣,出出入入,試完就放售,不輸幾個錢,又贏得了體驗,比玩菲林,一燒不見百多元,經濟更多。
SONY A7CR 皂夜景能力真的一般,高ISO是弱,不過鳩影試鏡,沒追求,又不是拍大作。
當菲林味,還好。
彩色拍夜景,用回SONY機身自己的MODE,當然沒有用CINESTILL那種失真的偏色風格美。
那,讓MINOLTA AF 35MM F2 回歸黑白呢。
黑白的世界,就如發現地心世界一樣有新鮮感。
或者,對色盲的人,意義不大,但對看到彩色的人來說,就像見到了另一個多元宇宙。
黑白的菲林有很多款,由天價到賤價都有。
今時今日,菲林黑白能做到數碼黑白做不到的效果?
於我而言,也就是有大畫幅攝影用來試散景吧。其他方面,應該沒有數碼模擬不到的。
所以我很佩服森山大道,能玩出一個黑白風格,還能堅持幾十年。
能把一種風格,持之以恆地拍拍拍,那要真的非常耐得住寂寞的人才做到。
而我,就更簡單。
插一支陌生的鏡,用一台生埗的機,在自己熟悉又日夜變幻的工作地方。
拍下一張張無意識的鳩影紀錄。
這件事本身,就足夠令我樂此不疲。
再不孤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