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olta AF-M 是台1984年的機身,鏡頭是支 35MM F3.5 的小廣角,四片四組的光學,比較少見。
此機當年還拿過日本優秀設計獎。
世上無數這類的便攝相機值得殺機取鏡,品味鏡味。最希望未來SONY 會有超薄SENSOR可以品味RF鏡味。
不過這未來的幻想,沒多少實現的可能,SONY 已失去革新的力量。
此機外型設計好像有很多差不多的同類機型。
不過殺不來許多,先來看看 Minolta AF-M 35mm f3.5 的效果。
光學對數碼的成像影響果然不少,這枚四片四組設計的 35MM,邊位效果比三片三組的 35MM 鏡好很多。
這就是神奇的緣份,不殺此鏡,又感受不到這支MINOLTA 鏡的奇妙光學感覺。
這成像的風味,很特別,說不出來,但在SONY SENSOR上,效果真的出色。
這就是殺機取鏡的神奇樂趣,殺機奇妙體驗,真是買一支新鏡所不能給我的。
是開盲盒挖寶的快感。
Minolta AF-M 35mm f3.5 的近攝效果,焦外味道一流。
暗位,失光,這些基本效果,更添味道。
最令我意外是銳利度和邊位的解釋力,全無問題,很正常,很意外。
試完老鏡的彩色表現,就輪到老鏡的黑白味道。
殺機樂趣之大,沒法取代,繼續殺無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