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nica AF 35mm f2 我有兩支,一支還未研究如何能改裝成功,一心用七工匠筒,但似乎效果不佳。
另一支就是宮崎伯的改裝,全圓光圈,小巧造型,配上 PANASONIC S9,一流。
S9 是不是好用的相機我不知,但配上 LUTS 使用,玩旁軸鏡頭,研究各種不同體位的抽插鏡頭效果,很快樂,很滿足。
使用 L MOUNT 比 M MOUNT 更爽的就是能突破最近對焦,體會機頭前所未有的近攝解放。
今次也就只是鳩拍一下,時間不多,但攝影嘛,體驗第一。始終現在是一個AI攝影新世界,「功能性」的攝影師,慢慢就會被巿場淘汰。
連國內新興的「武俠小說」熱潮級直屏短劇都已經開始用AI製作了,三集才50元,月賺 50萬,這回報連 TVB 都汗顏。
使用 LUTS 再每次使用不同的鏡,找回了那種每一次下樓鳩拍都裝一筒不同的菲林感覺。
不知拍甚麼,但最少相機在手,就有一種新奇感。
有意識地無所事事,啪啪啪。為何一定要拍得美,拍出人人叫好的作品?
懶惰不是罪。
鳩拍是休息。
大多數的旁軸鏡頭在S9上使用,邊位還可以。 35MM 的話,就很看結構。
這支 Konica AF 35mm f2 的結構在 S9 上,邊位的解像力不算在菲林上好,但都OK啦。
使用S9唯一不爽就是沒有EVF觀景窗,可以等在大太陽下看看窗,裝裝攝影師。
第二問題就是電子快門,現在這個LED世界,很突易發生閃燦橫紋。一見有,又要開機身的「同步掃描」功能來避開,有點不爽。
不過有LUTS玩,這個好處,令到壞處的問題,並不太令我關注。
世上事事,皆有好壞,一切皆苦,習慣就好。
但令人沮喪的是,大多時候,自己都是在盲拍。
回家才看相,吃出 LEICA MD,菲林的不確定性味道。
結果看到事後看到橫紋,很傷感。
轉黑白頂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