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field 45mm f1.9 有兩支,一支銀色版本,一支斑馬版。一般人認為斑馬版會是最後期型,但又未必,有些斑馬版不是最後期的新光學設計版,和早期的一支,都是六片四組。
回到今次的銀色版本,基本上入手十多年,之前覺得前組第一片玻璃有點花,就交當然的友人拿去拋磨,看看那個時代的技術。結果友人借了8X10相機和片閘說是拍醫院的病母連同玻璃下落不明。
好吧,沒了第一片,又一直在巿場上看不到便宜格價的壞鏡可以收來取代。也就放着放着放了十多年。
緣份到時,運氣強到你擋不住。LENSFEVER 大師聞說本人這個弱智故事,居然建議本人玩以物易物,換他手上一支ENNA 45MM F1.9 尾玻璃已廢的廢鏡,看能否六神合體完美Corfield 45mm f1.9。
早期CORFIELD 是找ENNA 代生產,基本上就是換個筒就當自己品牌在賣。被戲稱英倫紳士鏡,加上潛望式的旁軸機身,更近的近攝效能。很有007的味道。
六片四組經典的雙高斯結構,有很多出名的歐洲神鏡。相比之下,英國現在脫了歐,但好說也是ENNA代工嘛,也算歐洲銘鏡。最廉價就能把玩歐洲結典光學的「英倫德味」。
後來的 Corfield 45mm f1.9 斑馬版變成了XENOTAR 光學,拍出來的效果,又是另一種的英倫德味了。
現在先看看「六神合體」,所謂完美玻璃後的鏡頭效果。個人覺得以前的鏡片都是人工磨鏡,不同鏡片的差異,不同批次都有一定分歧,就是換鏡片,精度差少少也會影響成像。
不過,影響多少?這缺點會否變成優點?不試,不會知。
使用F1.9 的時候,感覺上和我十年前試玩時有一定差距,那時玻璃雖花,但好像也很SHARP實,現在,有少少軟。
看來之後要每一組都換一下,又或者,變成只換尾玉?那就變得很搞笑,本身為了換第一枚玻璃,結果變成換了五片玻璃。
又進入了哲學的世界,一艘船不斷航行不斷維修,不斷換零件直至最後沒有一塊零件是原本的那艘船下水時的零件。
這艘船還是本來的那一艘船嗎?
要試下F1.9 F2 F2.8 F4 四個光圈的散景變化。
NIKON ZF 配天工使用這支鏡對焦精準度,一般般。
大師網站對不同版本的介紹。大師維修網。
先不論全開銳度是否不如原裝。但六神合體後的鏡頭散景,抽離感,立體味,居然有點意思。
這就是紳士級的德味?Corfield LUMAX 45mm F1.9 號稱使用了鑭玻璃,有一定放射性。嗯。。。。有放射的鏡頭特別好味?
45MM 這個焦距在近代鏡頭很少見。而大光圈的,在老鏡中,也不多。而歐系鏡頭就更少。
在這個準則下,Corfield 45mm f1.9 也算是難得一見的精品。
有時可能轉一轉頭片玻璃,也有可能效果有所不同,畢竟當年同心圓的研磨未必百分百的精準。
你對ENNA工藝沒信心?不,歷史也是人類寫,歷史也就是故事書一本,我是對人類,沒信心。
這散景綿密感覺,和焦內到焦外的過渡,挺有油畫感。
就算迷焦,效果依然吸睛。如此有味道的英倫紳士,拍任何主題甚至鳩拍都能使人眼前一亮。
SHARP不SHARP,高清不高清,已不重要了。
那,黑白效果又如何?
此鏡光圈葉多,收光圈的效果一樣很精彩,而F2.8時,清晰度解像力基本問題不大。
下回試下 GFX 逆上4433的娛樂效果。
銀版 VS 斑馬版。
排期鳩測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