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俄仔的一支最高速旁軸廣角餅鏡,這支fed 一向很少在二手巿場見到,玻璃好的更少。好像手中這支玻璃也不太好,像中間層有離膠。但真的很小巧,拆出來自己膠合也好像很困難。就先插上leica m9p ccd 爽下先,看看俄仔廣角鏡的黑白ccd 風情。
Fed 28mm f4.5 俄國1941神廣角 上回用菲林粗粗玩了一轉。這種結構的旁軸鏡,數碼邊位多數不行。不過不試不知,先試看一下。
餅身的造型和leica 28mm f5.6 這支經典鏡有得一鬥。此鏡為俄仔自主的廣角研發鏡頭,味道是特别不同的,就不知道和leica ccd 結合會有何化學反應。
全開光圈,黑白夜景,算叫對此鏡一大挑戰吧。
真不愧是leica m9p 優化旁軸鏡的ccd,配fed 28mm f4.5 的邊位成像及解像力,算叫OK喎。
獨特的高光星芒,異常地有性格。
FED 28mm f4,5 發表於 1930 年代中期,與 Leitz Elmar 35mm f/3,5 的外形相似,當時這光學結構確實比zeiss 和leica 都先進。此鏡真正令人敬佩的是蘇聯實現了小巧,廣角,和高解像力於一生的光學實力。鏡頭的前口徑為7mm,第三組玻璃的厚度不超過 7mm 。可想像當年製作有多出色。最重要,此鏡是白玻璃無coating的鏡頭,嗯....看似很適合拍黑白用。
此鏡和現今的旁軸廣角28mm 鏡是沒得比的,就算和俄仔自家的洋蔥orion 28mm f6 也有所失色。
同一時期,徠卡只有 Hektor 28mm/6.3,蔡司有 Tessar 28mm/8。Tessar 是 3 組 4 元件,Hektor 是 3 組 5 元件。 而這支 FED 28mm f4.5,卻使用了六片玻璃!不可謂不強勁。
所以,最少是一支歷史感濃厚的好俄鏡。
是否我手上這支的暈影嚴重? 但我上網看其他用此鏡的高手sample相都重重霧氣,是霧都莫斯科的情懷,這樣想會開心一點。
只要不和陽光對著幹。
此鏡解像力還算是可接受的水平,最少在1800萬像素的leica m9p 上,的確如此。
有機會再試下彩色先,又要等下回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