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 Optics Sonnetar 73mm f1.5 以五片四組的結構,創作出最復古小巧的sonnar結構人像鏡頭,雖則是73mm,有點古怪,在4433 gfx 50r 中片幅上,大約是57mm的焦段感覺。用回在135片幅的sony a7r2上,又沒有85mm 所謂標準人像鏡咁tele味,看來是想走leica 75mm 人像的路線。今次就用73mm的焦段來實拍一下人像吧。
這支sonnetar 73mm 在全開f1.5時﹐解像力都很驚人,完全匹配sony a7r2 4200萬像的表現。
使用sony機接m mount鏡頭的優勢,是有神力環,可以突破一米最近對焦的界限。相反上次用leica m9p就沒有這種方便。
作為73mm 如此有突破性的焦段,能和其比較的鏡頭不多。
[Leica]
APO-Summicron-M 75mm f2 ASPH
Summilux-M 75mm f1.4
Summarit-M 75mm f2.4
Noctilux-M 75mm f1.25 ASPH
[voigtlander]
Heliar Classic 75mm f1.8
Color Heliar 75mm f2.5
除了以上,leica 75mm f1.4,基本上沒有一支鏡頭威脅到其地位。
我手上沒有leica 75 1.4,不知對比上來如何,但肯定沒有宮崎這支73mm f1.5有老鏡味道,結實的焦外,柔和的散景。
在sony a7r2上使用,所有的光學問題都有,散景高光綠邊,放射散,二線性,不過能把各種問題結合,又能造出小巧精緻,可用的鏡頭,宮崎伯算有心了。
散景在不同的距離,變化都很大,半身的前散後散,會多了一層旋味。
在沒有陽光的陰暗位,居然有一種柔和美.....不是見到太陽才會起霧氣嗎?
來來去去就是這個半身,大頭的構圖,好悶啊....要試鏡嘛,就要試盡,宮崎的人像鏡,就專注拍人像角度,半身....大頭....
由於時間關係,進入量子速讀的環節。
73mm的視角感覺就是散景不會全部溶掉,就算是半身,也有一些景物看。
你走慢了我的時間,小確幸的人生,很重要,多圖,少字,感覺先決,看來不止是拍照攝影有這種風向,連出書也是。
2020這個年代,出書很容易,做攝影師也很簡單,畢竟,世界不同了,所謂以前的專業門檻,其實早已不復存在。
宮崎光學 73mm f1.5,確實好玩,應該多用用來拍拍人像,不要浪費了宮崎伯難得出色的好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