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了,那當然要去拍拍大棠紅葉,聞說今天開得不錯,結果又帶了一堆鏡凌晨出發,不過人很難,腳架都不帶,玩高iso手攝。效果很一般....哈。第一回試的鏡頭是leica r 28mm f2.8,用sony a7r2,成像表現極好,居然能滿足4200萬像的解像力。leica r果然不是小兒科。這支是ver1版本,就是老版,看來老leica r真的貨真價實。
說是4點出發,來到這里都5點多了,天,還一大堆大媽及遊客,自由行真是強,無處不在,來到還要踢樹人造落葉效果....抄.....還有一些真的樹熊抱樹拍照,好野,以為只能在中國景點看到的人文絶景,大棠都上演。
要拍出無人的風光,真很難,回家看看自己拍的,算啦,玩下lomo算,不過leica r 28mm真的好正。菲林正,數碼更正。
當然會有人不喜歡那綠邊,老鏡嘛,是咁的。轉黑白嘍,正晒。
來拍的時候,其實未紅,但金黃色,也很不錯了。好在我們凌晨到,如果早上出發,大棠已封路了。
最紅只有這一株。
影數碼風光,不ps一下,真的看都不想看。那色不出啊。但用leica r拍的風景,色彩tune一下,就出來,用sony鏡拍的是tune不出這種味道的,很怪。
接著就試玩了,三角光圈的rollei強鏡,HFT 85mm f1.4。初版,放在數碼sony a7r2的效果,有點清淡味呢。
f1.4的成像表現,好高質,樹葉細節盡現。
收收光圈,試試那迷人的三角散景。呵呵,賣點果然就是特色。
三爪紅葉配三角散景,盡演三三之數,生生不息啊。
咦,這支rollei hft 85mm f1.4,遠攝的話,有點旋味呢。
這支俄仔反射好正,見高手試完,自己又入了一支,500mm f5.6,還有macro功能,入手的,還要是hasselblad版,呵呵,威力好叫人期待。
rollei hft 85mm f1.4 x sony a7r2 4200萬解像力表現,光圈全開test!!!!
跟手,試試leica r 180 2.8,好重手的鏡頭。
由於太重手,所以拍了兩張就放手了。
leica r 180mm f2.8的表現力不錯,也是有點點淡味。
接著,到leica r 100mm f4出場時間。買了回來,還真沒什麼時間試過。
這支leica r 100mm f4,macro就是macro,那威力,那細節,用在數碼機上就是好。
只能說,絶對是風光創作好鏡頭。
當然,f4光圈就不要指望出什麼神奇的鏡頭效果了。
又到leica r 35mm f2.8 ver I 的出場時間,這支鏡頭超正,上手把最近對焦改良了,現在成了一支遠可攻,近可攝的萬用鏡。
此鏡用在a7r2,解像力一點也不失禮。還有那旋風式老散,抄,又是一支油畫級鏡頭。
感覺不輸m系35mm散景感覺的r鏡,唯有這一個系列啊。
說起手上那麽多r鏡,就數手上這支leica r35mm 2.8和leica r 50mm f1.4我最喜歡。
都是第一代,係leica r系列最正的鏡頭。有一流的焦內及缺憾美。
又看一下此鏡的近攝細節,真是屈機啊。用sony機身,都有這麽出色的發色。
雖則不知自己在影什麼,沒什麼主題和創意,但是單是試下散景和那油畫的味道,就叫人舒服到不行鳥。
不同光線,不同演繹,樂此不疲。結果玩得最多就這支leica r 35mm f2.8。
1964年出品的鏡頭,就有這種境界和味道,真不知現在的新leica鏡在玩什麼。
只有這一代用了7片5組的結構,之後的就用7片6組,來修正了耀光,但說真的,有時候啊,新不如舊的。
單是背景起旋,新鏡就完全沒有了。
低光之下的近攝細節,好恐怖啊,那麽立體的???真的用sony機拍???
又有高手說,拍紅葉就該用反射鏡,其實,玩下啫,又不是做什麼攝影大師,自己開心就行了。
單單試試鏡,我就好忙了,還要用心創作,還要不要人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