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olta AF 28mm f2 抽出來玩發現玻璃霞了,傷心啊,為了補充傷員,但又不想買回初版。
好吧,入支 Minolta AF 28mm f2 new,新的版本,鏡頭用上了膠,很易白花。
鏡頭比一比,一支看起來有現代感,一支看起來有古早美。
新版和老版看網上好像結構差不多。但新版收到時,也是有haze,我也拆開抹了,發現和minolta af 28 2 好像有少少組裝不同,或者,玻璃及分佈,有作少少調整?
幸好今回成功抹到,Minolta AF 28mm f2 new 完美入手。
玩老鏡就是這樣,總是要自己出手豐衣足食。
遠攝效果,邊位一般,中焦的範圍內還好,色差就... 六千萬像,不苛求,淨吃味。
近攝反而更佳,來張貓貓原圖,原圖按此 <-- 可以數毛。
當然,有一種minolta網上聞名的「油潤」。
沒有了haze曇氣,明亮感回來了。
這個攝影大貶值時代,有什麼決定性瞬間不能用手機捕捉?
只是,用相機,用老鏡,為自己攝影拉一個決心,不好嗎?
像人養寵物,養狗,除為了可以分泌催產素外,狗要出門放風哦,那不就可以強制自己出門走走,跑跑,做做運動?
很多時,做人,要有一個藉口,理由是大義名份的話,心情更舒爽。
對了,好說,新版老版都在手,戶外就很易看出不同,但室內,對比一下,少點曇氣,測一下minolta af 28 2 兩支鏡的差距。
不論曇氣的話,兩支鏡其實差距不大。
不經不覺,這拆招牌的樂趣已來到樓下,連這個小小的小當舖招牌都留不住。
百業蕭條局,已佈陣完成。
變形暗角等等的,不要追求,這些東西壓根就不存在。
老一輩玩leica,玩街拍的總在爭最好的街拍焦段,有人捧28,有人捧35,也有人捧50。
我覺得都沒意義。
如果為拍而拍,af 能力好的機身,28mm 一定最爽,拍多了,大不了裁圖。
但為了那美妙的感覺,50mm 的大光圈抽離感,28mm 是給不到的。
35mm 夾在中間,玩味有餘散味不足,其實,一般感覺。
像我這種只能吃飯時間落樓下鳩拍幾張的打工狗,不能預期拍到何種大作。
但如果能換台相機,換支鏡頭,單單這能為的儀式感和造作,已今我龍顏大悅。
最後來個黑白彩色對比,又終結這個回合。
下回,minolta af 35mm f2,看看和這支af 28mm f2 有何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