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一朝失智沉淪交換鏡頭任插快感,最後很了得到在單反相機上最短法蘭距的任插享受,入手了CANON 5D MARK 3,但,實在不好用,電子芯片,手動對焦,精準度太低。
就算用回EF鏡,中焦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2025年,將SONY 升級到六千萬像的A7CR。升級升上癮。
似任在無反機身上,我還缺一個陣營的拼圖,CANON R5 MARK II 難得CANON 不再擠牙膏,出一台高像素高性能,價格合理的相機,不可不吃。
一二三日後,跌錢啦。
相機到手,就先入了兩支鏡試試RF鏡系的味道,餅鏡廣角 CANON RF 28MM F2.8,輕爆長焦 CANON RF 800MM F11。
CANON RF 機身,在設計上每一台變化都不少,個人還是愛CANON R5 MK2 的這種斜肩,有一陣 LEICA R9 味道。
CANON RF 無反機身的SENSOR光學也不太利於玩轉接,MOUNT 的可改造性也沒有NIKON 和 SONY 好。
但怎都好,手上一大堆無反相機,NIKON Z,SONY E,CANON RF,PANASONIC L,LEICA M,總算齊章了。
為入手CANON RF 機身,總要給自己找幾個理由。
一,就是想拆解CANON EF TO RF 環,看能不能解放單鏡反光鏡倉時代對散景的限制。
二,RF 800MM F11 配R5 手持一秒拍攝慢門快感。
三,改造接環,CANON EF鏡,配2X+2X 再加接環配 RF 2X,感受CANON EF 500MM F4 X 8X 的焦距快感。4000MM F32,看見就覺得爽,畫質?沒有玩味重要。
就像這支新CANON RF 28MM 餅鏡,不用玻璃又如何,數修又如何,大小,成像,應用起來,爽度 300% 更加重要。
和NIKON Z 對比起上來,造工,性能,CANON 更加進取。
窮人只能去四寶買水貨,還要是拆KIT的。跟手又上星際在梳化佬度跌錢。接下來,為玩轉接,又將進入另一個接環採購地獄。
奇妙的是,RF 50 1.8 STM 有點抽風,買不下手,下回上 CANON SHOWROOM 一支支試明白再入 RF 鏡。
CANON R5 MK2 直出JPEG TEST一下,可惜不能直出HEIF,要開 HDR 功能才能玩HEIF。
手上SIGMA ART 系鏡不多CANON EF MOUNT,SIGMA ART 105MM F1.4 用起來不知會怎樣,會否又黃,又乾,又FLAT呢?
看看CANON 的介紹。
「透過在感測器前方放置三個大直徑、高精度 PMo(塑膠模製)非球面鏡片,將鏡片數量保持在最低限度,同時實現從中心到邊緣的出色影像品質和緊湊的尺寸。與小巧輕便的EOS R系列相機結合使用,不僅具有出色的便攜性,而且即使安裝後也不會佔用太多空間,是一款輕巧的鏡頭。」
全開F2.8 光圈,邊位色差問題也不大,追焦能力也好,一流。
邊位銳利度,收光圈自然好一點,但鏡頭大小,才是CANON RF 無反機身的關鍵。可惜,小巧設計的RF鏡不多。
應該會入 RF 16MM F2.8 RF 35MM F1.8 RF 50MM F1.8。
初回鳩試,4500萬像下,JPEG表現令人滿意。
CANON R5 MK2 不弱不弱。
就等下回試 CANON 800MM F11 RF 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