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OLTA 的 MD 世界,除了Minolta MD Rokkor-X 45mm f2 還有這支Minolta MD Rokkor-X 50mm f2。
都是餅鏡設計,小巧多汁。鏡頭有三代,手上的是海外通行版「ROKKOR-X」。
一般人會吹奏海外版會高質些,但在中國製造可能是,內銷低質外銷高質。
日本製造會否亦如此?我很疑惑。
手上還藏有很多 MINOLTA 鏡頭,要加快試玩速度了。試完這支後,有點毒性。
整體成像風味,很有日本LEICA格局。難怪當年的攝影人有此稱號。
小餅鏡配天工,TMZ02,在NIKON ZF 上享受自動對焦實力。ROKKOR 是 MINOLTA 六甲山的名號,特注此名,足見重視。
此鏡三代的生產期限由 1977年-1982年。
光圈葉六片,六片五組的光學,想不到如此常見的結構,味道也能如此特別。
MINOLTA 的 50MM 端鏡頭很多,1.2 1.4 1.7 不同光圈都可以收四五支,但要玩餅鏡輕巧味,也就只有這支可選。
咦,散景波的綠邊很顯眼喎,沒問題,味道先決。
NIKON 配上 MINOLTA 鏡頭的發色味道,多了幾分日系感。
近攝效果如何?光影之下如何?就這樣表現。
解像力可以?AF 中焦的話,解像力真不錯。原圖按此 <-- 都能算叫銳利吧。
這支F2的效果有點點柔和味。會是個性差異?不論如何,整體感覺,柔得很到位。
在這個新時代的攝影世界,AI 可以模擬出無數的鏡味。
但,實打實接上一支老鏡頭拍出成像的這個體驗過程。
無可替代。
攝影只追求結果,難免會陷入一種打工狗的工作境地。
又要藝術又要有LIKE,還要賺錢回報。
俗俗俗啊。
過去,鑄就令天的自己,未來,始足於當下。
享受當下的攝影過程。
紀錄的不是歷史,不是現在。
而是,未來的一切可能。
手上機身有點多啊。現在把機身當成菲林一樣,任鏡頭插入把玩。
玩得喘不過氣來。
所以,工餘拍幾張就夠了。
大作?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