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玩宮崎光學的鏡頭,都是試個味,操兩操就放賣。無他,宮崎鏡的造工,的確不耐操,長放手中,很快貶值,不如入手試個味就出掉為上。
可惜我沒有做器材買賣的興趣,所以都是STRONG HOLD,入了不放,越玩越窮,傷不起啊。
宮崎光學 Perar 35mm f3.5 Super Triplet II 是宮崎伯三片光學中的一員猛將,個人覺得老伯出一大堆三片結構鏡中,就這支 35MM 最出色。
LEICA M 的世界,三片光學的 35MM 還真找不到替代品。
此鏡就是成像深得巿場喜愛,所以才推出了二代鏡,像 28MM F2 宮崎直接就出了三代。
鏡頭全圓光圈,三片TRIPLET,還有伸縮的精巧設計,如果全銅金屬,一定更完美。
今次配松下S9,見識一下宮崎復古光學的世界。和老周的復刻比,宮崎伯在鏡頭設計上,確實用心,可惜,手搓的造工,弱雞了一點,不耐勞不耐操,少了一點中國人的優秀特質。
宮崎鏡的賣價常被人說 OVER PRICE,以造工論,合理的,但以想法,設計,和「愛」,也算值價的。
最少比之為抄而抄的高仿鏡頭,多了幾分東方光學愛好者的尊嚴。
三片的光學,就是中心表現好,四邊少少劣化,配上 35MM 的視角,就算F3.5,也抽離感滿滿,和TESSAR和雙高斯比如何?
可以回顧一下 LEICA 兩支 35MM F3.5 的表現。
Leica elmar 35mm f3.5 餅鏡三寶
Leica III C+leica 35mm f3.5 L39古董相機試玩
三片光學的35MM 大多數運用在COMPACT CAMERA上,不少人都會拆機改鏡,也算能體會到三片威力吧。
所以鏡頭空氣感,立體感,和光學有何關係,或者換個角度說,其實都是視覺的一種錯覺,有時能比較科學地在MTF圖表中體現。
試試F3.5,F4,F5.6 的散景變化。
近攝F3.5 解像力,沒無病,極佳。
原圖按此 <-- 精彩的表現。
鏡頭變形明顯,沒問題,鏡味,是鏡味。
鏡頭的「空氣感」是指在影像中,景深遠處的模糊程度,以及景深內清晰的程度。 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則是一種衡量鏡頭在特定解析度下,對比度保持程度的方法,常被用來評估鏡頭的銳利度與解析能力。 空氣感和MTF之間並無直接的數學關係,但MTF的數據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鏡頭在不同解析度下的表現,從而推斷其在形成「空氣感」時的表現。
詳細說明:
空氣感:
指的是影像景深中遠處的模糊感,通常受光線散射、霧霾等因素影響。 攝影師可以透過使用長焦鏡頭、調整光圈、使用後製等方法來營造空氣感,例如讓景深遠處的景物變得更加模糊、色彩更淡,營造出自然柔和的感覺。
MTF:
是一種量化鏡頭解析力的指標。 MTF 曲線顯示了鏡頭在不同空間頻率(每毫米線對數,lp/mm)下的對比度傳輸量。 高MTF 值表示鏡頭在該空間頻率下,能夠更清晰地再現影像細節,對比度損失較少。 MTF 曲線通常包括軸向(radial)和切向(tangential)兩個方向,以及不同光圈大小的數據。
空氣感與MTF 的關係:
雖然MTF 並非直接影響空氣感的指標,但它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鏡頭的銳利度和解析能力。
如果一個鏡頭在低空間頻率下(也就是細節較少的地方)的MTF 值高,則表示它對景深遠處的模糊程度,以及景深內清晰的程度,會有較好的表現。 這也意味著,在拍攝時,該鏡頭能夠更加準確地呈現景深遠處的模糊狀態,營造出自然柔和的空氣感。
MTF 曲線的形狀也可以提供一些關於鏡頭表現的線索。 例如,如果MTF 曲線在較高的空間頻率下(也就是細節較多的地方)的變化較平滑,則表示該鏡頭在處理影像細節時,具有較好的控制能力,可以更有效地避免過度銳利或模糊,從而營造出更自然、柔和的空氣感。
MTF 曲線也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鏡頭在不同光圈下的表現,這也對營造空氣感有影響。 例如,如果一個鏡頭在小光圈下(例如f/8 或更小)的MTF 值高,則表示該鏡頭在小光圈下也能夠清晰地呈現細節,這對於營造景深內的清晰和景深遠處的模糊對比,是很有幫助的。
如何理解MTF 曲線:
軸向與切向: 軸向MTF 指的是鏡頭在影像中心到邊緣的對比度傳輸,而切向MTF 指的是鏡頭在影像上的切線方向的對比度傳輸。 一般來說,軸向MTF 略高於切向MTF,但兩者之間的差異不應過大,否則可能導致影像的銳利感不均勻,影響空氣感的營造。
空間頻率: 空間頻率是指影像細節的密度的量度。 低空間頻率代表細節少,高空間頻率代表細節多。 MTF 曲線的Y 軸顯示了鏡頭在不同空間頻率下的對比度傳輸值。
光圈大小: MTF 曲線通常會顯示鏡頭在不同光圈大小下的表現。 一般來說,鏡頭在小光圈下(例如f/8 或更小)的MTF 值會略高於大光圈下(例如f/2.8)的MTF 值,因為小光圈可以使影像更清晰。
總結:
MTF 曲線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鏡頭在不同解析度下的表現,從而推斷其在營造空氣感時的表現。 雖然空氣感與MTF 沒有直接的數學關係,但MTF 的數據可以幫助我們選出在不同空間頻率下,都能夠保持良好對比度的鏡頭,進而幫助我們營造出更自然、柔和的影像。
西港城又快煙滅在重修重建。
難得路過,紀錄一二。
整個西港城,除了上面的花布街店舖值得告别外。
這兩個電話亭也一定要來玩,是的,是香港最後的偽英式電話亭,真的能打電話哦,最少放一蚊入去,打給朋友,享受一下80年代的時空感覺。
一個城巿就要有一個城巿的味道。
味道,就是要留下來才有的,否則,就只是那人造的香水味,仿古的甲醛香。
三片復古鏡頭,當然要轉一下黑白來看看。
以前那年代,很多人用數碼機用宮崎鏡都說不喜其發色。但s9 luts 時代,無所不能的玩法,鏡頭發色的影響,很有限。
試機試鏡,香港真是個好地方,最少,我就在工作途中,粗粗鳩拍,也能找到點東西拍。
不像一些地大物博的城巿,拍的都是空虛,沒多少香火氣。
黑白的宮崎三片光學風。
果然更加舒適。
找機會插上leica m9 ccd 再玩玩。
不知能否cover gfx? 嗯,這也是要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