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MA 的 I SERIES 系列大小精巧,造工純良,金屬質感,爭天奪地,對比 SONY NIKON CANON 自家的餅鏡,洋溢濃濃的鋼鐵情懷。
一直都想入手,但SIGMA定價一向令人頭大,等跌跌先。終於,今天支支都二千多,到位了,入手吧。
在 NIKON ZFC 上使用,大少比例手感一流,17MM,APS-C下,25MM 左右的視角,F4 雖不算大光圈,但一鏡兩食,足夠好玩。
有時買鏡頭,是要一種理由,入一支 E MOUNT鏡,可以SONY 機用,SONY 殘片機用,NIKON ZF用,NIKON ZFC 用,二千八除四,溝淡使用,也就只是七百元,心理感覺爽多了。
不過 SIGMA 這個系列,造型小巧輕細,也是有代價的,就是全系列都要用數修來做補償,純光學直出的表現,不算太好。
黑鐵鋼味,加上光圈環,工業風的造工,跟鏡還送過黑鐵直紋遮光罩,全系列統一的風格,更近你一個磁吸鏡頭蓋做禮品,好像在宣示,此鏡就是 METAL BUILD 一樣。
連官方網站也自豪地介紹這種玩法。
看來SIGMA的宅性,表露無遺。
特殊鏡片,SIGMA 沒少用,非球面鏡之力,APO效果和銳利表現倒是很出色。
MTF 上,邊位少弱,但以這大小,以17MM 之寛,也是可以接受了。
SIGMA 17MM 的風格,一貫 SIGMA 味道,配上 NIKON ZFC 二千萬像,也有很出色的表現。
現代鏡頭的反差高,解像力好,轉接上 APS-C 上使用,效果一流,看來這個 SIGMA I 系列,就算在殘片玩,表現上乘。
SIGMA 17MM F4 在低光環境效果居然也一樣不弱,比之以前的 SIGMA ART,好多了。
新世代的 SIGMA 鏡到底是造工風味見長了,還是數碼修正技術好,而在 NIKON 機身上有好表現呢?
最後,看看黑白表現如何。
又想不到,新SIGMA的黑白又真的不錯,AF 對焦在 NIKON 機身上爽脆神速。
現在手上只有五支鏡,17MM 35MM 45MM 65MM 和 90MM。
24MM 很煩惱,上有 20MM F2,24MM 又有小巧的 24MM F3.5 和大一點光圈 24MM F2。
好爭扎,慢慢享受多幾分等待和思考的樂趣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