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shica Super Yashinon-R 100mm F2.8 是YASHICA 35 系統的專用鏡頭群之一最值得把玩的銘鏡。改口接上 GFX 數碼中片幅上品味,是必須的。
這個系統值得玩的鏡沒多少,100MM F2.8 應是唯一之一。
鏡頭由富岡光學制造,1959年的產品,六十多年過去了,看看今天和六年前的香港,你都不再認識,何妨六十年,這種仿如隔世又近在咫尺的感覺。
就是令人沉迷老鏡不能自拔的主要原因。
YASHICA 35 系統的鏡頭當年有不少長焦,可惜光圈都不夠大,誘惑力不強,不值一試。
看小冊子,250MM F4 好像也不算差,只是,長焦有更多更好的鏡頭可以逆上把玩,先試一下 Yashica Super Yashinon-R 100mm F2.8 的味道再說。
以為YASHICA鏡一定淡口成像色彩發青?原來也不一定,出來的銳利度解像力,焦外氛圍,色彩表現,耳目一新,刷新認知。
原圖按此 <-- 在5000萬像素的數碼機,有此表現,收貨啦。六十多年前的日本廠鏡頭啊,打完二戰才沒多少年,不簡單,真不簡單。
散景過渡,成像質感,把人帶入了六十年代的YASHICA世界,GFX 令現代人可以吃盡此鏡成像圈,體驗了大多數人沒法體會的 YASHICA 鏡界。
一不留神,香港也進入了手機時代,人人只玩手機,人文攝影的話,基本上都是手機娛樂。
有心等待,或有意外驚喜,可惜,我是打工狗,只是工餘玩幾張,有驚喜故然好,沒有,就繼續上班吧。
沒時間等決定性瞬間,最佳的調味料,就是加入不同的鏡頭,不同的鏡味,在不同的空間,隨機地鳩拍,盲盒的感覺,總能頂一頂肚中的食慾。
YASHICA 鏡最為人所喜愛的是逆光表現。
這一支如何?我就很喜歡。
很多人說,街拍拍甚麼推車,悶。
但推車這回事,除了在日本的愛情動作片,也就只有香港才如此容易被你拍到,是世一大景啊。
那,拍乞衣是否消費貧窮?乞衣窮?日薪比我還高啊。時薪也比最低工資高。
和基督,和佛教等一樣,都是慈善眾籌啦。和放生魚,放生鳥一樣,給大家發揮善良的機會,功德無量。
有機會要再把此鏡放上 NIKON ZF 上玩玩,感受自動對焦,可能更爽。
失去了香港招牌的香港,又少了一個街拍特色。等到推車阿婆去世,到時再想影推車,就追悔莫及。
所以,趁還有,多看多拍多追車吧。
改了鏡頭對焦系統,近攝全無問題。
好說是1959年代的老鏡。拍黑白致敬,是基本中的基本。
來一波黑白先。
老鏡,最重要就是OUT FOCUSING 的味道。YASHICA,做得到。
鏡頭光學六片四組,很標準的設計。
出來的味道,中焦位解像力很完美,其他方面,氛圍先決,也算叫人滿意。
等下回 NIKON ZF AF 又看看此鏡回到135片幅的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