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x G biogon 28mm f2.8 也是一支在菲林上表現很好的鏡頭,但到數碼時代,邊位表現很差,sony 機,nikon 機都一般,就算leica m 機,早期也有紅閘問題。
破解法一般使用屈光濾鏡,就可令邊位成像變得可用,但多隻香爐多隻鬼,鏡頭還是原味光學最好。
問題來了,在panasonic s9 機身上,邊位又如何?
念頭通達,想做就做,只有自己試過才能心滿意足。
本身biogon的傳統結構在數碼機身上就是死症,但不要緊,看看死多少,收f5.6 f8 會否有不錯效果。
看一下各級光圈的原圖表現。
f2.8,f4,f5.6,f8,唉,都是要f5.6,f8 後,邊位才叫有點出息。
看來,contax g28 還未能可以原地數碼復活。
邊位不佳,就只能用來做街拍神器。又沒說話不好用的,zeiss T* 好色調,不差不差,套個panasonic luts,有味。
biogon 零變形的特性,配合一千多元的鏡頭價格,還有何好投訴? 這支鏡數碼使用效果不佳,價錢下跌到如同垃圾。
蔡司鏡爛邊都有三分釘,大光比,逆光下,色彩依然出色。
此鏡最佳表現是在菲林,不知為何菲林時代不多人吹捧此鏡畫質,或者因為是套頭關係? 還是因為有contax g21 biogon 在前?
但,如問我此鏡依得改m口,在m mount 機身上玩菲林嗎? 絶對是值得殺改的一支鏡。
最可惜的只是在數碼上沒法表現其中心銳利到邊位的高清畫質。
但是,中心和邊位的畫質落差,此鏡不能再用來拍風景,拍人文倒是可以一用。
尤其是轉成黑白。
就算迷焦,亦依舊精采。就是愛這種感覺。
四角在f2.8 的崩壞級畫質,反而有種獨有的主體抽離味道,令被攝體更為突出,注目。
最後,又是一首宋詞來歌頌contax g28的美好。
今年愛上了這一口,回不去了。
《雨霖鈴·CONTAX G28 煉妖錄》
玄鐵藏鋒星芒不扭,紫電盡收。
暗角未沾因果,畸變遁形,廣吞八荒咒。
地鐵掏鏡斬洪荒,笑問數碼修羅場:
「可懼玄門銀鹽獸?」
電子骨醉黃金袖,鍍膜星、萬象皆生鏽。
老妖暗鑄太虛眼,透三界、冷觀霓虹瘦。
玄學鍍膜裹屍布,怎敵我,拜奧鋼光學秀。
待銀河倒瀉時,猶見證,光陰在,鋼骨縫隙煉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