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Hori 岩石星這間國產鏡頭廠很有趣,應覺上他的鏡頭都是工業用的鏡,他買了玉來換個攝影筒就當民用鏡頭,很多都沒有光圈,也很便宜。
像這支AstrHori 岩石星 18mm f8 shift 就是一支加入移軸功能的全片幅鏡頭。
神奇之處在於,此鏡是全片幅用,但在apsc片幅下,移軸後的邊位,表現依然不佳。
鏡頭設計幾好,雖然z mount 口大,但也造得小巧可愛。
shift 功能可以上下左右移動。但陽春設計,一定不便,而且沒有螺絲鈕鎖定功能。
長期使用,必然退化,之後自動下垂。
地心吸力,總是非常強大。
幾百元的移軸鏡,也不能埋怨其沒有光圈,邊位不佳,人家廠方也很誠實地給了你看mtf圖片,邊位,真的不行。
此鏡官宣強調,幾乎零畸變。
但其實有少少桶狀變型的,在apsc都能察覺,那其實是挺嚴重。
逆光方面,標準國產鏡頭表現,沒期待過,所以不會失望,還覺得,都算不錯。
鏡頭的近攝邊位解像力比遠攝好。
其實博圳道岩石星出的鏡頭方略很好,把一些工業用頭拿來玩,很有改鏡味道。
此鏡規格巿場上有很多類似的,但博圳道岩石星還有支半片幅鏡,10mm f8,出到了第三代,還是超級餅鏡。
真的令人很想買來一試,架不住小巧,擋不著便宜,心痕難耐。
最近對焦 0.34米,比之老蛙鏡不算很近,但都夠用。還有左6mm右6mm加起來12mm的移軸能力。
九片九組無膠合的光學,有此表現,值了。
nikon人文色配國產人文鏡,拍出來的tone,是挺人文的。
鏡頭只有恆定f8光圈,不能收光圈拍攝,也即是不能爆星芒,有其特色吧,也算叫是吧。
用此鏡當然不可能出到由中心sharp到邊位的完美成像建築照。
但如果是ps 或 ai 高手,倒是可以拍多幾張,自己合併出完美照片。
不移軸的話,邊位效果會俾移軸後好,都已經apsc,四角移軸後解像力都....不樂觀。
那全片幅真不敢想像。
最後,來一張黑白作結。
四角畫質不佳。
可以轉接 gfx 玩xpan嘛。
可惜,這是nikon z mount,上 gfx,要改mount啊。
觀看設計,是有改口空間。
有緣,再研究。畢竟,手上的鏡,還沒試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