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ympus Zuiko OM 50mm f1.4 這支 OM 標準鏡,身勢可憐,上有 OM 50MM F1.2 OM 55MM F1.2 下有高質頂尖的 OM 50MM F2 MACRO 還有廉價好玩的 OM 50 1.8。
所以此鏡買了很久,連我都忘記了。被人提醒一下,喂,你個 BLOG 試OM鏡,怎麼沒有 OM 50MM F1.4?
想想不對啊,明明我有買啊,啊。。。真的埋了在櫃,一次都沒試過。
為何要寫BLOG,要記下自己玩了甚麽啊,唉,好失敗。
有時間上網買鏡,沒時間拍照的打工狗,就是如此悲哀。
有空閒時間,有被動收入,絕對WIN在攝影起跑線。
攝影的激情,總是被生活責任,返工搵錢無錢地打斷,輾碎,再化骨揚灰,連PM2.5也做不成。
理論上,應該上GFX玩,但又想玩天工AF,感受 SONY A7CR 對焦之力。
好吧,F1.4嘛,還是上SONY先吃。
光學設計,和 1.2 1.8 那一支 OM 50MM 差不多。
這種雙高斯設計,很方便把鏡頭造得小巧,問題也只有一個,就是邊位在全開光圈時表現不佳。
此鏡是放射散景,邊位不佳更添氛圍美的優勢,在近攝時,表露無遺。
1972 年代,標準鏡的美感。
在2025年代,還可以繼續享受這一份OLYMPUS的瑞光,完美。
交換鏡頭的樂趣,就是這樣,純粹,暴力。
紫氣,曇霧,聖光,放射散,暗角,各種現代攝影達人不愛的缺陷,都有。
不簡單啊。
半身的視界,似乎是此鏡最和味的距離。
每一個時代的人,做何時,都是求一種心情。今天,香港連一個霓虹招牌都找不到,攝影最原味的港風,可能只剩下香港本地人的人文活動。
現在流行一個行為。
叫「千禧散步」,燒一張千禧年代歌的CD,放入CD PLAYER,走一段自己千禧年上學時代走過的路,沉浸在往日的平靜無愁,無思無想無畏無恙。
何時何地何年何月,人們求的,願的,依然如此,純粹,暴力。
此鏡玻璃含有氧化釷元素,變黃是基本。
有興也可以照照紫外線,還原瑞光OM 50MM F1.4 的真實發色。
但回想,在數碼假色的年代。又不是太重要。
米谷大師的OM系統,那個時代被封為單反相機的LEICA M。
這支 OM 50 1.4 也有外號的,叫「日本summilux」。
像不像?我覺得不算太像的。
雖然此鏡不是我最愛的味道。
但也是值得逆上 GFX 吃盡成像圈快感的。
再者,SONY A7CR 六千萬像下,OM 50MM F1.4 多一點紫邊,多一點霧氣,多一層光影的溫柔,很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