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 28mm f4.5 上次入手的玻璃有點不佳,見到又有一支放在二手相機店的,又便宜又好像玻璃好一點。
這支俄仔廣角鏡,很難找到一枚玻璃好的。不過今次緣份遇上的比較便宜,雖有點離膠,但離膠的玻璃和我之前那支不同。
似乎,可以六神合體了。只是俄仔的造工精度,會不會合體之後,效果更差?
有待驗證啊,先試一下新這支的 FED 28mm f4.5。配個 PANASONIC S9 LUTS 感受一下成像效果。
ФЭД-35 28mm f4.5 是二戰時代 1941 年烏克蘭制造,那個時代的鏡頭,都距近85年,有離膠都正常。
這支鏡是半離膠,中心部分沒有離膠,銳度和解釋力都比之前那枚離膠強。
FED 28mm f4.5 CCD Sensor Mood
Fed 28mm f4.5 俄國1941神廣角
回望一下之前離膠的 FED 28MM F4.5,沒比較沒傷害,是弱了一點。
這個頂尖的廣角光學設計,有兩個膠合組,離膠難免啊。
對比那個時代的 ZEISS 的 三組四片 TESSAR 28MM F8,三組五片的 LEICA HEKTOR 28 6.3,進光量大了兩倍,四組六片,雙高斯設計的FED 28 4.5 可以說是時代的尖端。
造工差是一回事,創新強大,又是另一回事。
最少這支俄仔鏡在那個年代,是創造了一個奇蹟。
使用 S9 LUTS JPEG直出,暗角問題沒解決到,還好像加強了,哈哈。
老鏡有曇味,是很合理的,但解像力,清晰度還在,邊位也沒有很多劣化,這就很令人意外驚喜了。
光學和數碼SENSOR不匹配的話,就算收光圈,邊位解像力也不會提升很多。
LUTS味吃完了,試回松下S9 的RAW味,有RAW之下,暗角可以輕鬆修復。只是曇氣和眩光,就沒法改善太多。
只要逆光,就能看到美妙的離膠效果。
但中焦的位置,依然清晰。
光學修正真強,畢直的表現,一流。
這鏡的風格,或者,只能拍黑白叫勉強能在數碼上使用。
色彩的世界試完,又是時候見識一下黑白的俄仔宇宙。
果然,黑白之後,感覺好多了,還因為曇氣味道,更添幾分老鏡柔情。
不過,還是要找個機會,把兩支鏡合體一下,弄一支完美版本的 FED 28mm f4.5 來把玩。
離膠這回事最麻煩的是,膠合的膠水厚度如果和80年前不一樣,或者,會有所影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