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jifilm Tiara ix 24mm f3.5 Epion 1000 是一台 APS 機,當年外型設計都頂尖級,香檳金,收合機身有型小巧,這個設計,如果今天DC數碼機身有,用起來一定很爽。
這台機的鏡頭,轉接上OLYMPUS 的鏡頭上,APS鏡,但都可以COVER 135片幅,24MM F3.5 變型是嚴重,但味道一流。
這種種鏡法好處在有個光圈用用,不過還是改不了做M MOUNT,法蘭的空間太少。
Fujifilm Tiara ix 24mm f3.5 插上六千萬像機身,居然中心解像力都可支持,不愧是APS用的鏡頭,應該 40 IP/MM 優質解像力。
以前的工學設計就是出色,這款收納一合,比化妝盒更小巧,一拉即用,很有時代感。
APS 菲林㭃用的鏡,本身都預計邊位成像會劣化,但,28MM 的邊位劣化,有時可能有美妙的效果。
當然,不排除這美妙效果是SONY 厚玻璃SENSOR所造成。但,也是另一種韻味嘛。
近攝的話,成像效果會更佳。不過,味道還是中遠距最好。
人像距離風味不錯,少少旋,多多趣。
成像圈不足的玩法,比LOMO,更有LOMO味,畫質也更高。
來到上環,又怎可以不到名店打張卡。
有趣的是,這種改法,近攝大解放,沒有樽頸位,直接拍樽口。
中焦位的解像力,不弱,放邊位都OK,意料之外。
變形嘛,當然很嚴重,但沒問題,這就是逆改的樂趣。
又是黑白時間。見識一下黑白之下,缺陷成像又有何美好景像。
果然如我所料,黑白感覺一流,缺陷美升級。
怎樣的黑白才叫好的黑白,怎樣的照片才叫好的照片。
我不懂,反正我試試鏡,試試機,來一個場景,拍幾張這一刻的瞬間。
了卻心頭煩惱事,開心鳩拍每一天。
殺鏡的快樂就是這種意料之外的逆上感覺。
沒想過的玩法。
想不到的成像。
意料之外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