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賣走了 CONTAX 18MM F4 AEG 換了支 CONTAX 18MM F4 MMG,只玩過一次菲林,就長放防潮箱,一次數碼都沒插上見識過。
時光飛逝科技進步,無反高像素 CANON R5 MK II 來了。
說到底,陳年康泰時的ZEISS 廣角鏡,在4500萬像素下,表現如何呢?
當年單反時代這種小巧廣角設計,造型真的很美。
插上 CANON R52 機身,有種工業時代的STEAMPUNK味,可見和新時代的COSINA ZEISS 18MM F2.8 的SIZE,有很大差距。
欣賞一下,ZEISS 四個時代的 18MM MTF 和 光學設計的對比。
單反時代,真的能看到明顯進化,由F4 到F3.5 到F2.8,中心解像力不斷提升。邊位成像也越來越好。
以為無反時代來臨,設計革新,材料工藝進化,會有更佳的MTF表現。
但事實上 BATIS 的 MTF 和 MILVUS 18MM F2.8 差不多。
很合理地,你可以說,功夫都落到自動對焦和縮小鏡頭SIZE和重量上。只是嘛,心理上,不太平衡。
回歸舊時代,看 CONTAX 18MM F4 在 CANON R52 的4500萬像世界。
Contax 18mm f4 MMG 最後的zeiss廣角
Contax 18mm f4 AEG 廣角測試
上來回玩 CONTAX 18MM,都已是9年前和12年前。後悔啊,當年美景良辰招牌林立,玩得太少。
現在人人連個 IPAD 配個像素蛋糕玩即影即AI修圖抄襲大師級追色配色,即時交貨。
攝影也正在走上一條虛偽的道路了。
蓮香樓開到來尖沙嘴,松本清也在轉角位出現,香檳大廈被剷走了一半,諾士佛臺燈籠高高掛起卻門可羅雀。
美好的記憶,以為不變的幸福,原來也在一一改變。
最後只恨,當年拍得太少,有多美好?記不起來了。
到時歷史紀錄一刪,網上相片社交平台一倒,甚麼也不復存在。
十多年過去,唯一不變就是那個在送石油氣的運輸兵,還能在街上行走時拍到,其實也是福氣。
以前很易拍到的佐敦露宿者也再也見不到了,或者已離世。
現在只能拍一地的假專才乞丐,造型差,演戲假,好失望。
還是佐敦露宿者最入鏡。
四角失光,彗矢像差,紫邊,變形,四邊成像劣化,無一或缺。
這就 CONTAX 的單反廣角世界。
很多時,舊時代的廣角已不合新時代的拍攝要求。
那,是否,毫無存在價值。
怎都好,德國製最後的ZEISS,單是這點就應該收集了。更重要一點,便宜嘛。
最便宜的德國貨。
那不就是在收集文物?男人,也就這點集郵愛好,不行嗎?
收光圈,邊位也有COMA紫,唉,還論成像?不必多言。
看一張原圖,終結這個回合。原圖按此 <-- 收光圈的邊位,是有點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