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ma 17-70mm f2.8-4 三代目 SDQH解放失敗
2022年03月23日 Sigma 17-70mm f2.8-4 III, Sigma SD Quattro H ⁄ 共 961字 暂无评论 ⁄ 被围观 2,377 views+

Sigma 17-70mm f2.8-4 都出到第三代,應該是最高性能最高規格,但接上SDQH 居然是不完全cover aps-h 片幅。好傷心,難怪三代價錢依然一千左右。鏡身設計小巧,在f2.8及f4 之間都算取得平衡,如果接上aps-h 能用,散景感覺可以更有mood。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以為不cover ff 正常,連apsh都不cover,解放成像圈失敗了。

 

三代使用黑魂銘環,一度令我有sigma 最高規格的錯覺。17-70mm F2.8-4 DC MACRO OS HSM  Contemporary 作為c系列,主打小巧,高質,以apsc來說,還有macro用,是很不錯的。

接上機身,平衡感好,對焦快,叫比sigma 老版sa快的快。

16片14組,使用了大量特殊玻璃,又FLD glass, SLD glass ,ASPHERICAL LENS。但結果出來嘛.....就這個樣子。不過官方強調此鏡有七片全圓光圈,但實拍時感覺不明顯。

kit 鏡仔,就是kit鏡仔的表現,使用機身dc 剪裁,邊位表現自然很正常。

  

日光之下,f2.8,還叫能爆少少虛化。原圖解像力: 按此。表現不算太差。

最少中心的解像力是極高的。 原圖。每一條毛絲都清晰sharp 醒。

進入non dc,開盡成像圈時間。可見在apsh片幅時,四角失光嚴重,還有成像圈不足的黑角。

失光是明顯,但不是沒有成像。不過有一重大問題,就是sigma的三層sensor 需要的是光。沒光的話,就會如下圖一樣,出現綠溝紅的邊位異色。

影黑白,是可以忽略,但拍彩色就很致命了。

不使用dc剪裁畫幅的下場,四角變形,四邊成像崩潰肉化。很難看。一張遠景圖已說明,基本上不可用。

近攝macro 表現,感覺會好過遠攝一點。

三層cmos 對邊位入光量不足時的無力表現,看來要過曝拍才可以了。

要玩此鏡,還是要用dc mode才行。sigma的鏡群本身設計對apsh不太友好啊。

一貫出色的解像力,只要有光,只要有光,只要有光。

低光的優美,在sigma 三層cmos下,是不存在的是。

今次是使用機身的dng,放入lightroom 處理輸出raw,算叫sdqh的一大革命,sigma 有raw給第三方軟件用了。但sigma最強的raw 是x3f啊。下次還是得試一試原廠raw味。

  

今次的原廠raw還有一個強大模式,就是多種曝光拼合,怎都要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