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頭上nikon af D 鏡太多,也因為當年太便宜,入了不少,人人都轉G鏡,D鏡已成棄子,想當年網傳nikon af 50mm f1.4 曰本版比中國製更sharp 更好。結果我兩支都入手了來比一比,一有寫D,一支沒寫D。沒D 的nikon af 50mm f1.4 有兩個版本,一代和二代,一代1986年出,二代1991年出,我入手的是二代,外型和d版很相似。
聞說sigma 又不出三層fullframe cmos 無反相機了,唉,我心中的三片sensor 魂又蠢蠢欲動,就把nikon af 50 1.4 放上sdqh 看一下紅心綠邊問題嚴不嚴重。
全程都是f1.4 全開,令次玩sdqh 的sd jpeg 直出看一下效果。
個人覺得這台sdqh 因為可以拆走ir cut filter,其實是一台很好的全彩相機,用來拍黑白,一流。
不過現在很多都改裝fullframe 相機來玩全彩,aps-h size sensor 的吸引力又未必很大。
閒時和攝影人吹水,吹開人像攝影怎走一條與别不同的路。
在這個全民手機攝影,ai filter 橫飛的年代,談何容易。要令人對你的照片有記憶,大多數你都要違背自己的意願拍别人想要又意想不到的相。
結果很扭曲心靈。
你以為情侶在吵架是兩個人在吵? 其實是六個人格在泥漿摔角。
你以為你認識的對方,加對方以為對方認識的你
鬥你以為你了解的自己,加對方以為對方了解的自己
鬥真正的你和真正的對方。
所謂人像攝影好不好,照片有沒有感覺,很多時都是如吵架一樣的一場泥漿摔角。
win又好,lose又好,都是一身泥。
於我而言攝影這種夕陽娛樂,繼續保持自我犧牲的本質,鳩買鳩玩鳩試鳩改鳩影,鳩鳩下,能保持着內心的攝影衝動,就足夠好了。
有時候「風格」是一種自我斷臂的犧牲,選定了一條女,也等同放棄了整個森林,做人如是,攝影如是。
成為「風格」攝影師,本身就是一種自殺。
做「風格」攝非常簡單,選定個命題,走下去就可以了。
「風」系攝影師,只拍風流,不拍其他。
「火」系攝影師,只影慾火,追求火爆。
「水」系攝影師,除水著以外,甚麼都不拍。
「土」系攝影師,只影老土相,越老土,越愛。
「金」系攝影師,你課金我就影,有金有相無金無相,影乜都得,無尊嚴。
做「五行」攝影神器,人形攝具,輕鬆。
下回用nikon zf 來玩轉nikon af 50 1.4 vs nikon af 50 1.4 D ,曰本版和中國製大戰。
就外觀看,鍍膜並不相同。
人云nikon 曰本版f1.4 全開sharp實一點,有待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