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位置: 首頁 > 攝影世界 > 鏡頭 > 文章
+0°
2019年12月06日 Bessa T, Contax G16, Fuji Superia 1600 ⁄ 共 857字 ⁄ 瀏覽數 8,724 views+
又是久違的CONTAX G系銘鏡,HOLOGON 16MM F8的試玩時間,中國製的轉接環可以無痛把HOLOGON G16轉成M MOUNT,令到M系數碼機和菲林機都可以享受這個經典的HOLOGON結構娛樂,最重要是便宜啊。在CONTAX CLUB的雜誌上看過日本人用HOLOGON 15MM和HOLOGON 16MM來拍人,對比效果,真是不簡單,還是找了個黑人來拍,夠威,今次我...
+閱讀全文

+0°
2019年11月18日 Olympus Pro 17mm f1.2 m43, Panasonic G9 ⁄ 共 795字 ⁄ 瀏覽數 5,320 views+
Olympus Pro系列出了最強的三劍皇,皇者在於三支都是f1.2,算是olympus原廠最大光圈的定焦,變焦也當然沒有如此大光圈。三支鏡外型九成一致,長度一致,不加遮光罩和用看焦段號也分不出。更重要是全新的技術,形造超強的特別散景,最強的最新對焦距離,驚人的六十線mtf解像力,三防的設計,當然還有拉風的推拉式對焦環,...
+閱讀全文
+0°
2019年11月17日 LEICA DG NOCTICRON 42.5mm F1.2 ASPH, Panasonic G9 ⁄ 共 505字 ⁄ 瀏覽數 5,487 views+
panasonic出的leica 一向被稱偽奶,但配上panasonic g9機身上用,結合雙重防震系統,用上來感覺超方便,室內低光攝影都沒什麼問題,還有85mm f1.2的等效效果。   Leica 42.5mm f1.2 的散景柔化的確沒有真的f1.2高,但m43追求的另一個層次,近攝,穩定,方便,還有成像的結實,在主要網上交流的今天,都好夠用了。...
+閱讀全文
+0°
2019年11月16日 Olympus 75mm F1.8 M43, Olympus Pen F ⁄ 共 251字 ⁄ 瀏覽數 4,379 views+
同為olympus premium系列的75mm f1.8,在室內拍人像的話,有一點尷尬位在於構圖距離,不過換一個想法,其實也可以給自己練習一下大頭人像斬件攝影,機身是pen f。   olympus 75mm f1.8雖然60線的解像力不算誇,但實拍之下,表現算交足功課的。 比起使用17mm f1.8是另一種的感覺。 雖然有1.8的入光量,不過低光...
+閱讀全文
+0°
2019年11月16日 Olympus 17mm f1.8 m43, Olympus Pen F ⁄ 共 485字 ⁄ 瀏覽數 3,725 views+
Olympus 17mm f1.8 是olympus premium系列鏡頭,集小巧,高質造工於一身,和12mm f2 一體系列造型,有推拉式的af mf變換,和型棍的對焦呎,整體看來和olympus pen f 極度匹配,不愧是套裝鏡頭。   配一個木手柄,感覺比leica也不輸氣勢。 mtf表看起來,60線的解像力,依然強勁。 17mm f1.8 用了不少特殊玻璃,...
+閱讀全文
+0°
2019年11月11日 Cooke 50mm f1.8 T2, Sony A7RM2 ⁄ 共 519字 ⁄ 瀏覽數 4,426 views+
影了兩次Cooke Taylor Hobson Kinetal 50mm f1.8的菲林效果,點都要試一次用數碼機的表現,話曬都係電影鏡頭,當然要使用sony a7r2高像素機來襯托一下先得。由於鏡頭改了m mount,當然要連接神力玩使用,以突破最近對焦。   試微距,當然最好是去微縮香港景區。 電影鏡就是電影鏡,用在sony機身上,沒有數碼修正...
+閱讀全文
+0°
2019年11月10日 Sony A7RM2, Sony STF 100mm f2.8 GM ⁄ 共 927字 ⁄ 瀏覽數 3,708 views+
sony的FE 100mm F2.8 STF GM OSS 入手了快兩年,沒怎用到,但無可否認的確是一支好鏡,真的做到由中心到邊位的散景都是全圓的,但同一時間,弱點也好驚人,入光量只有T5.6,的確是很驚人的入光量,少得可憐,難怪要在鏡頭加上防震,不過實拍之下,真的杯水車薪,當年那支stf 135mm f2.8入光量都有T4.5,這支一來就T5.6,...
+閱讀全文
+0°
2019年11月10日 Bessa T, Kodak gold 200, 銘匠 11mm f2.8 ⁄ 共 727字 ⁄ 瀏覽數 5,909 views+
七工匠又出新鏡,11mm 魚眼和21mm 廣角,當然第一批新貨是以銘匠光學之名加冠的11mm f2.8,就不知是不是selected的好貨,但實看之下,全開光圈f2.8時,在高像素相機下,解像力一樣強,當然邊位會弱一點,但當你知道這是11mm的時候,也不會有什麼投訴。   當然就size而論,是比12mm的福倫達鏡巨大很多,連送給你的...
+閱讀全文
+0°
2019年11月08日 Chiyoko Super Rokkor 5cm 2.8, Kodak gold 200, Leica M6 ⁄ 共 829字 ⁄ 瀏覽數 5,689 views+
Chiyoko Super Rokkor 5cm 2.8 和45mm一樣,使用三片玻璃膠合作前組的triplet結構,成像銳利有保證就一定的。chiyoko L39鏡頭中,就45 50 85三個焦段使用了這種結構,有趣的是,45mm 50mm兩個焦段接近,做了兩支,但又不進一步用此結構造一支35mm,實在叫人失望。   依然繼續使用leica m6和kodak gold 200試玩這...
+閱讀全文
+0°
2019年11月06日 Chiyoko SUPER ROKKOR 5cm F2, Kodak colorplus 200, Leica M6 ⁄ 共 610字 ⁄ 瀏覽數 6,612 views+
Chiyoko 作為minolta的旁軸系列,出鏡頭和設計是有放心機的,最少不是一般的copy版本,好似這支Chiyoko SUPER ROKKOR 5cm F2,在芸芸的50mm f2中,minolta chiyoko的確在50mm f2這個標頭世界,玩出左特色。所以這支鏡的保有量巨大,現在價格也便宜。   手中的是red C 版本,應該是第二型,接上leica m6配kodak co...
+閱讀全文
+0°
2019年11月02日 Chiyoko SUPER ROKKOR 45mm f2.8, Kodak gold 200, Leica M6 ⁄ 共 1732字 ⁄ 瀏覽數 9,165 views+
Chiyoko SUPER ROKKOR 45mm f2.8 是minolta 的品牌,出過不少精彩的l39旁軸鏡,rokkor意指六甲山,chiyoko是千代田光學精工時代的銘號。此鏡小巧獨特,以45mm焦段,發揮非tessar結構體系的表現,建立獨有的成像風格,五片三組,非常有特色。 今次接上leica m6用,銀色襯銀色,加上kodak gold 200菲林,睇睇陳年mi...
+閱讀全文
+0°
2019年11月01日 Leica M9P, 七工匠 75mm f1.25 ⁄ 共 473字 ⁄ 瀏覽數 3,761 views+
七工匠 75MM F1.25 好處是可以在鏡頭調黃斑,轉接上LEICA M9P上用,也不過是扭兩扭就可以了。不過F1.25的光圈,如要肯定自己中焦,就算黃班上合焦,命中率都不高,但當作在LEICA CCD上,品味一下七工匠的數碼夜神威力。   結合上leica m9p,平衡感還好,本身m9P都是有點肥大。 七工匠鏡頭的陰沉人文寫實風格,在...
+閱讀全文
+0°
2019年10月29日 Canon EF 135mm F2L, Fujifilm GFX 50R ⁄ 共 984字 ⁄ 瀏覽數 9,334 views+
Canon EF 135mm f2L USM 可說是canon一支非常平價的L鏡,現在可以接上GFX 50R用,更顯得是難能可貴的窮人恩物,在gfx 110mm f2 高不可攀的價格前,還有sigma 135mm f1.8 art的威壓下,canon 135mm f2L在紅圈的光環之下,依然得值得入手玩弄,最少和sigma art相比,是有點銳利不足,但散景之柔和,bokeh之夢幻,就比...
+閱讀全文
+0°
2019年10月28日 Kodak gold 200, Leica M6, Lomography Zenit 35mm f2 ⁄ 共 839字 ⁄ 瀏覽數 4,992 views+
lomography與zenit合作出了不少鏡,但奇怪在ebay見到一支35mm f2的鏡頭,冠上lomography x zenit之名,網上都找不到,不知結構,也不知邊度有賣,不過二百幾美金,課金回來看看,結果鏡頭無無限遠,超級悲,叫賣家退一百美金,搵大師alex搞兩搞,終於用得,最近對焦逹到0.4米左右,作為一支旁軸ltm鏡頭,非常之誇了。 ...
+閱讀全文
+0°
2019年10月19日 Bessa T, Jupiter 3 5cm f1.5, Kodak proimage 100, Lomo Jupiter 3+ 50mm f1.5 ⁄ 共 2642字 ⁄ 瀏覽數 8,521 views+
難得有機會可以抽空試一試新舊jupiter 3 的威力,作為俄仔當年copy sonnar最大光圈的鏡頭,5cm f1.5,近年被lomography 復刻,新舊兩支俄仔雙隔近六十年的一次再會,實拍的效果令人興奮。兩支鏡在光學結構上應該一致的,不過不同年代的玻璃,不同時代的感情。一個為菲林而生,一支是為數碼而活。外表上最大的差異就是新...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