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nuo YN455 裝了不少APP,配上m43 龐大的鏡群,已有無數的組合玩法。而更變態地解放這台可換鏡android 10.0 手機最強大的換鏡功能,自然是要買入metabone 0.71x 或者0.64x的減焦增光環,能玩apsc鏡變回正常焦段,又可以令ff鏡在m43 發揮焦段及散景威力,很令人期待這種百搭玩法。至於app 方面,yn455 還能提供相機參數騎劫一些app的功能,令到可以使用不同級數的光圈,不同速度的快門及iso,最重要還可以玩長曝,想想就覺得過癮。
今次就來轉ssp 試玩sigma的56mm f1.4,x2 焦段後,差不多112mm的焦距感覺,f1.4的大光圈,加上手機app的修圖直出能力,感覺自己進入了另一個街拍的世界。
話說繼續有高手拍片,出文,定義街拍,強調馬格南一早為街拍下了定義,不是在街用手機拍一張相,就叫街拍。令我想起入商場,用手機拍照不叫拍照,用相機拍照就叫拍照一樣。現實真是很過癮。不需要四月一,天天都是愚人節。
有規則是一件好事,像國際象棋,中國象棋,曰本將棋,同為殺王棋,但各有規則,玩上來看似目的一樣是殺王,但也因規則,玩法自然大不同,曰本將棋的款款棋都有的變身能力,中國象棋的炮,國際象棋的皇后。因為限制,因為規則,所以有趣。
街拍一樣,你可以再定義人文街拍,隨便街拍,都巿街拍,紀錄街拍,但你不能說這不是街拍,很易進入了白馬非馬的無聊玩法。
像某高人把「見字飲水」註冊成商標,來禁人商用,以圖謀利。令我想起,未來會不會有某教教主去註冊「街拍」商標來圖利,或定義自己,只有我的才是街拍,你們通通都是垃圾。
上網查查,原來「街拍」還沒在香港註冊,有心人要努力了。
最好要像tvb一樣,把cctvb 等等反面的都通通註冊,令其他人不能用,如浪攝流街拍,侵犯性街拍,無介入街拍,鳩鳩街拍。
想想都充滿錢途。
使用這支sigma 56mm f1.4 對焦又幾快,但我更愛使用peaking,因為機身的afc很煩人。
yn455 定位是網紅直播機,套app直播才是王道。所以拍照的話,是沒有raw給你。上一代有dng,今代沒有,都不明白為何叫相機。請叫攝影機或手機吧。
使用不同的app filter,享受一下filter的情緒,都很開心,攝影作品有時覺得,有情緒比設計美,更好。個人也因此,極愛lomo magazine中,那些高手們用菲林亂拍的照片,很生活,很有生命力,能激發人類的情緒。
以m43 2000萬像素,在這個人人ig,fb,wechat分享時代,夠玩了。
能套用app,近攝盤菜,又可以爆散,還可以直接拍就直接套用LR的preset風格。下載套lomo preset,就是台最強的lomo 數碼機了。
轉玩1998cam,拍出來的調子又的確有幾分菲林味。
做戒毒試鏡撚,最開心輕鬆,人生在世最緊要玩得開心,少些包袱。用平面設計的那一套去套用在街拍,一切都要别有用心,一切都要推崇馬格南這個外國勢力。
太不智了。
一台手機能拍出來就可以看到,膠有膠味,紙有紙味,鐵有鐵味,椒有椒味,果有果味。滿足了。
華文社會有趣在,都會把專業拍照片的和專業拍影片的人,都叫攝影師。雖在今天因為科技的原因,兩者之間的工作界線更模糊。但拍照專業的工作者,其平面設計能力,構想,創作的方式方法,都和拍片主力的人有很大差别。
一個專注平面的固定影像,一個專注平面的流動影像,二者就有很大差别。
在技術壁壘被打破的今天,創作看似更容易,其實也更難了,觀眾能上網,眼界闊了,要求也高了。全球化之下,區域性的差異被收縮,新鮮感也在減弱。
拍照片的攝影師,在創作上最突出的一點,和拍片的人不同,就是拍片的,是1/1000紀錄的一格格快播。而拍照的攝影師,本身擁有把時間流動平面化的能力。
也就是人稱的長曝,重曝。在拍片中,長曝是最難創作的。
就像玩菲林,其最大趣味之處就是倒逆律,以致菲林可以收f22,凌晨十二點放在山上,五點曰出前去回收,長曝星軌,又或可以放在鬧巿,收光圈拍攝一年。
每一種攝影工具,就是一種規則,如同象棋將棋,都是殺王棋,都為了去殺王,但怎去玩規則的本身,也是一種創造,更是一種樂趣。
天天串人器材撚的永遠不明白,喜歡下棋和喜歡下象棋的區别,總是曰曰串人,愛下棋為何不專心下象棋。
白馬非馬,又有多少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