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東光學出的 Walz Wide 機身,有一款廣角鏡頭,35MM F2.8,這台機就一二百元,殺改一流。
此鏡其實改M口還是可以的,只是要廢掉對焦,就先用E MOUNT 玩玩先。
SONY A74 對旁軸鏡邊位表現雖不友好,但就是勝在方便易改。E MOUNT 的世界,我改鏡改機沉淪太沉,積重難反啊。
小小的 TESSAR 給 35MM 廣角鏡,不知味道如何。
先來試試 1958年的TESSAR味道,近攝爆一下散景。
本以為TESSAR 會很悶,怎知邊位的成像效果。一流。
遠景的話,要收光圈才有好一點的邊位。
應不應該入一台是SONY A7CR,體驗一下六千萬像的解像力呢?
一種說法是,鏡頭線性不夠六千萬像相機用,成像會劣化。
一種說法是,像數多了,紀錄資料也多,再壓縮一下圖像大小回二千萬像,畫質也給單二千萬像素拍好得多。
原圖按此 <-- 中焦位解像力一流。
這期想要的相機有點多啊。
手機都快要取代相機了,我這種行為是否有點反智。
各大廠家都有高像相機,哪一條品牌之跟更好走,還是要看鏡頭。
高像素加高解像力鏡,還有更好的性價比。
現在,始終是SONY獨大。
這條器材之路。
在手機大乘之日,應該就到盡頭了。
話時話,現在全世界新增的相片,有90% 是來自手機拍攝,呵呵。
各大廠就搶那10%的相片巿場,真是夕陽工業中的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