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tax FA* 85mm f1.4 之前使用都很不錯,對焦很垃圾,f1.4 光圈下,不中焦的話,又紫又綠很不爽。
現在有魔環又有sony a7cr 加持,對焦效果一定硬綁綁。
即刻試飛。
pentax 這支fa* 85mm f1.4 最正的地方不是鏡頭,而是那金屬遮光罩,又大又重。比鏡頭還要巨,威武。
pentax 的fa* 85mm f1.4 比之pentax a* 85mm f1.4 要小巧一點。有人說兩支鏡效果差不多。
但光學是不同的,找個好曰子,也試一下pentax a* 85mm f1.4 拍喵喵有何感覺。
Pentax FA* 85mm f1.4 X Pentax K1 高像素表現
Pentax FA*鏡入手試玩
上次玩此鏡都2017年了,快十年了,坐了十年冷宮,我真的很懶啊。
怎回報得到pentax的愛。
幾千元買一支鏡頭,最少用來拍幾千張照片,才叫回本嘛。
六千萬像,陽光之下,這紫方溢出強大,f1.4 基本上就是一大堆影響畫面的紫紫綠綠。
那,去陽光不濃烈的地方拍呢?
天天原野綠,pentax 迷人散景,自然要在池塘里感受一下。
Pentax FA 85mm f/1.4是賓得用戶心中傳奇般的「夢幻鏡頭」,尤其在「鏡頭玄學」的領域裡,它有著極高的地位。
但這是在菲林年代,數碼化後,因為pentax遲遲不出全片數碼相機。
這也是放了十年都沒怎用此鏡原因。
不過sony新機面世,又有新的af接環,不舞弄一下,見識笨仔夢幻神鏡的美,說不過去。
到底,能否令pentax夢幻之名重生呢?
近攝之下,散景味道又幾出色,如果沒有綠邊,更完美。中焦的銳利度,還算可以接受。
對鏡頭的評價不僅僅看重銳利度和MTF圖表,更注重其描寫特性——也就是鏡頭呈現世界的「味道」或「個性」。 對於FA* 85mm f/1.4,可以概括為:「一隻兼具高解析度與絕美立體感,能拍出有溫度、有感情的人像鏡頭。」 他不會單純說它「很銳」,而是會強調它在f1.4全開光圈下,既能保持焦點主體足夠的清晰度,又能通過其獨特的虛化和階調過渡,將主體從背景中優雅地「浮現」出來。這種「浮現感」或「立體感」正是玄學的核心之一。
只要散景夠綠,看起來也就舒服,不過不是人人愛綠就是了。
「奶油融化」般的焦外虛化 這是它最被推崇的一點。從合焦點到失焦區域的過渡非常自然、平滑,沒有生硬的邊界。背景中的散景形狀飽滿,邊緣乾淨,幾乎沒有「洋蔥圈」或口徑蝕。此鏡的虛化不是簡單地將背景模糊掉,而是能將雜亂的背景轉化為一片柔美、連貫的色塊,如同油畫筆觸一般,極大地突出了主體,營造出夢幻、溫馨的氛圍。奶油狀的融化感。
立體感與空氣感是最難量化但亦是最迷人的特質。此鏡也有少少三維立體感,憑藉其像差控制和虛化特性,這顆鏡頭能讓主體在畫面中呈現出強烈的立體感,彷彿能「觸摸」到一樣。主體不是貼在背景上的二維圖片,而是有深度、有層次的。
空氣感是一個很日系很玄學詞彙,FA* 85mm f/1.4拍出的照片能捕捉到現場環境的光線和空間感,讓人感受到人物所處環境的「空氣」流動,畫面通透而不乾澀,存在著生動的臨場感。
許多大光圈鏡頭在全開時畫質會偏軟或反差低。但FA* 85mm f1.4在f1.4時中心銳度已相當可用,雖然不是現代鏡頭那種極致的銳利,但足以清晰刻畫眼神光等細節。這種「稍軟」的特性,結合絕美的虛化,反而形成一種柔中帶銳的效果,非常適合拍攝人像,能自然地柔化皮膚瑕疵,同時保留關鍵細節。有機會要用來試試拍人像。
在「光學性能」與「藝術表現」之間取得了完美平衡的鏡頭。正是一支有靈魂、有個性的鏡頭該有的樣子。
它可能不是數據上的「滿分冠軍」,但卻是人像攝影師追求極致氛圍和情感表達的終極工具。
此鏡因為巨型的遮光罩,被賓得粉視為必須收藏的「聖杯」級鏡頭。
不是沒有原因。
最後來一張數貓毛。
中焦位,f1.4 下,算很不俗。
原圖按此 <-- 喵喵眼位置,一流。
下回再試試其他平台玩玩。不是利到刮傷手,但已足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