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回歸fujifilm gfx 50R 試鏡時間,今次的主角就係nikon 50mm f1.8G,繼D鏡nikon 50mm f1.8D 後,Nikon G系列最廉價的標頭,全名「AF-S NIKKOR 50MM F1.8G」號稱畫質比舊d版更加優勝。在當年來說,標頭無弱旅,支支的差别,只在於散景表現參差。
以上為50mm f1.8g版本的光學結構,和50mm f1.8d 比較,在特殊玻璃方面有所加強。
而1.8d 設計更簡單古早。
就MTF表來看,又看看是不是提升很多? nikon 官方的評測表,個人看來,差異不算大,左1.8g,右1.8d。
不過,在30線上的表現,1.8G明顯更佳,也即是說在gfx5000萬像素的中片幅表現上,會有更好的解像力。事不宜遲,馬上試試。
先來一張迷焦的日光效果,品味一下G 鏡的焦外。
再來一張前散景和後散景的對比,暗角是有的,但不是不可接受,才一千幾百的鏡頭,還可以接上gfx上玩,我沒太多要求。
有點遺憾的是,自動對焦的nikon t gfx adapter 不支持 g鏡,也即是說,g鏡是沒法享受自動對焦的快感。
全開f1.8 中焦的銳利度,和清晰度,完全不需要擔心。不過nikon那陣味道,接上fujifilm機身能感受到,和minolta 鏡完全不同。
對比一下 minolta af 100mm f2
和 minolta af 80-200mm
收一收光圈,就馬上感受到「風景nikon,人像canon」的真理。
完全能在畫面感受到nikon那種,硬,乾,sharp。
套用回富士的film mode preset,感覺才好受一點。
這也是為何當年,入了nikon 50mm f1.8g,但沒有昇級nikon 50mm f1.4g的原因,反正都不會有大差别,反而入了當年的dg版,50mm f1.4 sigma,更重手,77mm 鏡皇級口徑。最重要,三千不用。
後來nikon 更出天價的nikon 58mm f1.4g,說是致敬一下noct 58mm f1.2,時至今日,noct我有了,但也不會想要nikon 58mm f1.4g,垃圾肉肉的畫質,但要價9000-12000,想像不了。
接下來進入夜景時間,真正試nikon 50mm f1.8g 散景波波開始。
看完彩色又怎少得黑白。
把人放在邊角,逆對燈光,表現依然出色,所以當年,不是人傻錢多,沒多少人會買nikon 50mm f1.4g。1.8g 又輕,又便宜,舒服。
半身夜色。
扮一下菲林的硬閃光味道。
閃光燈的味道,是用led燈板做的。究竟,led燈好用,還是閃好用? 對於拍電影的人,沒有太多的爭扎,但對於只拍照片的人,閃燈就變成一門很重要的技巧了。
今時今日攝影界,玩人像分了兩派,有無燈自然光派,又有打燈大師一派。
自然光派自然要開班收錢教人運用自然光。
打燈派也理所當然地要收錢教人買燈玩燈。
但總括而言,自然光派入門成本低,又輕鬆,在這個對閃燈十分敏感的香港社會,拍人像不用燈,對社區的人來說也更舒服一點。多了一分尊重,少了一斤重量,輕鬆,王道。
玩閃燈人像的話,當然能做出更出色的效果。
問題是,又有多少人了解怎去做出出色效果,而更多時,為影而影下啫。
與其吃力不討好地玩閃,不如舒舒服服地享受自在攝影算。
本身,攝影行為的本身,其實都很值得享受。
BTW,點都好,跟在大師身後無壓力試試鏡,舒服。
我的願望係....世界和平。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