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位置: 首頁 > 攝影世界 > 相機 > Sony A7 IV > 正文
W-NIKKOR・C 2.8cm F3.5 Nikon 廣角鏡原點
2023年07月16日 Sony A7 IV, W-Nikkor.C 2.8cm f3.5 RF ⁄ 共 2391字 Comments Off on W-NIKKOR・C 2.8cm F3.5 Nikon 廣角鏡原點 ⁄ 被围观 831 views+

這支 W-NIKKOR・C 2.8cmF3.5 終於在nikon 千夜一夜第七十九夜登場,按nikon 說當年設計出2.8cm f4,到後來干脆升級光圈推出2.8mm f3.5,原因無他,因為canon 也在ltm 的世界,發佈了canon Serenar 28mm f3.5。

 

  

今次使用sony a74 來品味這支曰本光學時代的旁軸廣角神鏡。價錢便宜,設計獨特。何解說獨特?

   

這支鏡的光學,和當年的leica 28mm f5.6 很類似,但光圈更上一層去到f3.5,而後來leica 復刻28mm f5.6 也轉成後組比前組大的設計。可見當年nikon 一色正之的設計想法有多進取。

Nikon 28mm f3.5 S Mount的Summaron

Nikon 曰本光學 2.8cm f3.5 旁軸廣角實力

不老的廣角NIKON W-Nikkor.C 1:3.5 f=2.8cm

之前原來一直都用菲林機玩菲林,竟然沒有插上數碼試鏡,好吧,先試一回數碼上的表現。

 

  

轉接sony a74,失光一樣是避無可避。這支鏡頭的光學是使用Orthometer type,這個廣角結構,注定很難有大光圈鏡。

 

看nikon 千夜一夜對此鏡的光學介紹:

「一、強倍率凸透鏡與強倍率凹透鏡膠合而成的膠合凹透鏡、彎月形凸透鏡、光圈、凸面朝向像側的彎月形凸透鏡、以及膠合而成的膠合凸透鏡一個強倍率凹透鏡和一個強倍率凸透鏡。因此,該結構是凹凸不平的凸凸(負正正正),不是三重態結構。但如果將膠合透鏡的元件拆開,就會變成凸-凹-凹-凸-凹,可見有足夠的像差校正能力。另外,在光圈兩側的膠合透鏡和彎月透鏡之間,有一個具有強凹光焦度的空氣透鏡(凸形)。該空氣透鏡可以很好地校正球面像差。除了接合面之外,形狀相對於隔膜是同心的(同心的)。重點是離軸光線允許光線直接進入。很明顯這是一個廣角鏡頭。這種配置缺乏校正球面像差的能力。正是上面提到的空氣透鏡的存在彌補了這一點。因此,這種結構不適合進一步增大直徑。這就是為什麼Orthometer type沒有像F2或F1.4那麼明亮的鏡頭的原因。而且,該鏡頭的前後膠合鏡片為新型消色差鏡片,具有校正色差和像場彎曲的作用。這一點也有利於場曲和像散的校正,但我們可以理解,光圈很難再增大。」

 

  

這種光學設計注定在邊位上成像效果沒法很正常,連在菲林上的1/2 解像力表現也沒有。當然,sony a74 的sensor 設計也有關係。

又看看nikon 對此鏡MTF表現上的評述。

「MTF呢?讓我們檢查一下 10 線/毫米和 30 線/毫米條件下的對比度再現性。中心非常高,即使在 30 線/毫米下對比度也超過 80%。當它到達外圍時,峰值移動到負值並且對比度降低。這時,如果你把中心稍微降低一點,做成所謂的前銷,周圍的山峰就會出現。這將提高屏幕平均圖像質量。此時,周邊對比度在30線/mm時恢復到20-40%。在10線/mm時,大約有60%至70%到達最外周。近距離也是如此。使用此鏡頭時,如果您使用稍微前焦進行拍攝,或者使用稍微位於中心之外的圖像進行對焦,則平均圖像質量可能會更好。無論如何,看看這些性能,你可以看到它們有足夠的性能來支持現在的攝影系統。」

 

  

  

光影表現的感覺是很不錯的,相信收 f5.6 使用效果會好得多。作為一支1952年的老鏡,小巧,變形控制好,鋭利度又足夠,很難得。最重要,二手巿場夠廉價。

  

過渡的細節很有趣,想不到數碼上更多層次細節,老nikon鏡就是精彩。

 

  

這支鏡頭更受歡迎的是LTM mount 版本,不過s mount 版更便宜,最重要,反正是28mm 焦段及細光圈鏡頭,對焦不是很重要。

 

  

變形控制真的很好,果然不愧是nikon 廣角鏡原點之作。可惜這個結構,nikon 就只一支。

 

  

 

如果用數碼修正暗角失光的話,這支鏡在數碼sensor上表現算得上叫有特色的。

 

  

有時覺得就算2023年進入ai元年,但人類的科網生活依然弱智。相機的像素很高,但一個分享高質相片的分享平台,一個都沒有。

flickr?? 好像二十年前的老網站。今時今曰還有網絡相簿? 說你還有都被後生恥笑。

但問題是,ig fb 那種share 片台的相片解像力,真的是攝影人可以接受??

就算是flickr 的原圖都一樣經過壓縮處理,要很方便地share 原圖,進入了5G 時代,依然不便。

 

  

希望flickr 不會收皮吧,沒有圖床很麻煩。

這期各大fb 平台上很多人討論街拍和道德問題,街拍好像被人推上了神台的一種藝術。很神奇。

 

  

心血來潮,就對街拍吹幾句。首先,街拍在沒有問明被攝者可否拍攝下,基本上和偷拍相同,只是,有幾點不一樣。

第一,如果你靚仔,你的樣子如何,你的拍攝定必如何,像姜b 衝入女廁街拍都沒有問題。

第二,你如果已是成名的藝術家,攝影大師,言出法隨,人鏡一體,做的事已先天地被人歸入藝術行為之列,就算拍垃圾作品,也是大作。

第三,現在不是古代,一相難求,現在是人人有手機人人可以攝影時間,連國家地理都炒人,直接買外賣資料相片就算了。這個時代的街拍行為很特别? 全人類都識字時,識字本身很值得驕傲嗎? 時代不同了,2023年ai 時代的街拍價值可沒有菲林時代地位高。

第四,當年街拍的人,拍了又不搞展,又不露出,或者死後才如vivian 般被人發佈,當時拍的人,被拍的人都可能已過身,相片因為時間沉澱,亦歷史價值大增,垃圾都可能是大作。

總言之,街拍不過是小道,大道不是永去拍,拍什麽,美術與設計的運用。而是,今時今曰,人人都拍照的時代,你還能在五六十年後,留下什麽。

 

  

像鈴木達郎,吉村耕平,甚至森山大道,每一張的相片,每一個行為都溶入生命,一生在做犯法的事,也因此,真正是一名攝影藝術家。

有犧牲和時間生命灌注的作品,很難不叫人動容。

 

不過街拍這回事,自己開心就好,為自己的行為添上過多的正義理由,只是心理缺陷的表現。

而這種心理問題,年紀大的「突然」攝影愛好者,會比較易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