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nica III 48mm f2 版本眾多,今次殺機取鏡的是1956年出的Konirapid-MFX 48MM F2 版本。應該是最老的一款,鏡頭使用Konirapid-S MFX shutter,鏡頭銘匠刻印 konishiroku hexanon。
繼續粗用NIKON Z6 來試鏡,NIKON ZF 已跌近14000元了,離我12000元的心理關口很接近,就快可以入手,到時配這些殺機改出來的旁軸系鏡頭,外型極迷人。
一樣是頹改E MOUNT,最簡單,夾上就可以了。此鏡光圈超圓,收光圈焦外華美,當然,F2 之下,效果都不差。
有關此機的不同版本考據,可以看日本愛好者整理的列表。鏡頭設計六片五組,也是標準的雙高斯結構。
KONICA III 這款機型就有三支鏡頭,分別是 50mm f1.8 48mm f2 48mm f2.4,看緣份殺改吧。
這濃烈的味道,konishiroku hexanon 48MM F2 真不簡單,KONICA IIA IIB 都是使用這款鏡頭。看來是有點原因。
能在數碼上感受 KONICA III 這類旁軸機鏡頭的味道,雖則沒在菲林上的成像好,不過,也叫一了心願。
當年鏡頭雖是F2,但球面像差的缺陷,散景感覺更有味。
鏡頭收光圈,光學表現當然會上升,是不是到F8 無弱旅的級數,來幾張不同光圈圖比一比。
越平淡,越能試出鏡味,拍得太美,也看不到鏡頭的美。
數碼時代,機身防震強勁,手持拍慢門的世界,更加迷人。但走入慢門娛樂的街拍攝影師好像不多。
其實另一支 KONICA III 50MM F1.8 都已殺了,還沒有空試,現在看到KONICA III 48MM F2 的效果,心情又再悸動起來。
Konica III M 再一轉小西六的夢
Konica IIIA 小西六的F1.8味道
可以看一下這兩台不同版本機身的 F1.8 味道。
和菲林的味道對比起來,只是邊位的成像稍差,還可接受的。
多了點霧氣,不過這也是菲林老鏡轉上數碼時經常發生的現象。
最後,不能忘記了黑白時間。
果然,轉成黑白,迷焦又好,中焦又好,這支KONICA III 48MM F2 特別有味。
老鏡這回事,拍黑白果然才是最重口味的。
殺機拆鏡改造的世界很大,把菲林時代的東西在數碼時代復活,品味,其樂無窮,就好似新一代數碼攝影時代長的的人,追求玩 Y2K 時代的CCD 機味道一樣。
我們在菲林末法時期,追菲林味,看手機APP 的仿菲林感就知。
今天手機APP 就在仿CCD 味,有點好笑。
人類,總在追尋過去,自己擁有,又傳承不下來的東西。
文化,科技,歷史,乜都好,你都無。
只有滅亡了的
才是最好的
古人誠不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