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用完廉價富士菲林試六枚玉,今次就用廉價柯達負片試一下六枚玉味道,kodak colorplus 200 現在都不便宜了,當然,portra160那些135負片更是天價,對於鳩拍的我來說,不必太好。leica 35mm f2 二代目就是六枚玉,基本上日本仔稱其為第三世代,配上leica m3,感覺型格很多。
可惜一直想要台m2 黑機,未能如願,黑機黑鏡的組合,只有六枚玉最抵玩。
m3 不同m6之處,就是我連測光都懶得測,sunny 16 自由發揮。
kodak film的味道,夾六枚玉,又好像另一種世界??
說有邊位霧氣,真有霧氣,菲林數碼,都很明顯,nonono,是leica聖光,很美。
一支鏡頭最佳的味道,就是其移焦,迷焦下的結像能力。看著令人舒心暢快。
總是有人天天討論攝影的意義,其實其人連自己活著的意義都未必知,就去討論吃飯的意義,有點多餘,如人飲水,渴就喝吧,見,就攝吧,原始的欲望,有,就是意義。
要看拍的構圖,看表達的東西,看元素的堆疊,那些不過是一場設計。
有時lomo的齋shot不要想,也有其玩味的樂趣,令攝影一事更如呼吸般隨心,老是在疴屎時思想如何一氣呵成不夾斷條屎,不如快手快腳疴清光,樂得舒暢。
使用kodak,使用德鏡六枚,當然要使用外國人來拍照。
有光就有立體感,中不中焦沒關係
是自己動作太快?還是快門太慢? 沒所謂啦
對比吹上神壇的八妹,用六妹好像更隨心,鏡頭就是要廉價,才用得順心,拿著leica 50 1.2 ,一層樓的首期去拍照,心理壓力大,是啊,貧窮真的限制想像。
就是要拍多點迷焦相,才更能體味六妹的焦外,leica m 35mm f2 二代目,不輸一代目。平價又有少少老散味。
其實在35mm 這個焦段,選擇之多,令人髮指,單是leica 自己,就有八枚,六枚,七枚,asph一代和asph二代。而其他廠就更多,zeiss zm的biogon 35 2 ,contax的planar 35 2 ,voigtlander的35mm f2 vintage,老一點的,如canon 35mm f2,konica 35mm f2 uc 和konica m 35mm f2,俄仔lomo的35mm f2,以及中國的七工匠35mm f2,可說中日俄德全齊。
全部收到手,拿出來比對一下,在菲林上,差別是很大的,但數碼上,sensor才是最致命。
像最近出sony a7r4,六千萬像,但人說用老鏡,居然比用在a7r2 a7r3還要sharp,不是說高像素,老鏡成像會化開嗎??? 線素不夠嗎??? sony總是在打破定律。
不過對在菲林滅亡前,盡情享受燒錢娛樂的人來說,出多少台新數碼意義都不大,雖然,數碼真的更容易拍到好的街拍照。
所以嘛,在菲林上一定要多多利用快門的布廉特性去拍攝,以創作出電子快門所不能拍到的成像效果,也算對古董機的一種至敬。
最近又一個壞消息,試leica的香港街拍達人,不試leica了,那些鬼妹沒得看了,沒有鬼妹在港試leica,生命好像有點空虛。
https://www.streetsilhouettes.com/home/2019/12/26/the-last-blog-entry
按照發展路線,這個網很快就不記得交domain錢,又收皮,最後消息在資訊的世代。
看似更多資訊的年代,好東西卻更難存在,人人的創意,隨時都可以消失無影,也不會留在書,也不會再見到,徒添一點苦惱,在思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