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18800大元的nikon 105mm f1.4E,終於跌到九千元,不入手對不起自己。Nikon 三維高保真系列三強之一,大乘之作,AF-S NIKKOR 105mm f/1.4E ED 總算可以轉接插上fujifilm gfx 50r 上使用,配上steelsring 的nikon 轉gfx 自動對焦環,使用E鏡對焦的反應,居然不錯。聽聞fringer 都開始出新的nikon 轉gfx 環,可惜nikon 其實都退出單反,e 鏡群也不多,如果沒有推針系統,推動D 鏡和G鏡,使用上的實用性也不會太高。
和sigma 的105mm f1.4 比起來,更小巧,更輕身,手持攝影,全無壓力,不加遮光罩時,平衡感很好。
遮光罩的大小差不多等於鏡身高度,插上的話,都幾誇張。
鏡頭沒有使用非球面鏡,只使用了三片ED鏡片,mtf 表也不是爆燈表現,這就是三維高保真設計概念的科學數據境界吧。
nikon 三維高保真鏡頭,按nikon 設計師佐藤所言,35mm f1.4g 是初回嘗試,58mm f1.4g 是更進一步,而這支Nikon 105mm f1.4 是概念大乘之作。
據說三維立體高像真設計,讓平面的照片上呈現出3D立體影像。
簡單而言就是令拍攝主體非常突出,有3D POP UP FEEL,而散景的效果是進求令簡單的背景不乏味,雜亂的背景也不干擾,完美柔和。
為了更有效地體驗這個三維高保真概念,自然要使用4433 sensor 來感受。105mm f1.4 變身83mm f1.1 的大約感覺。裝上遮光罩也是完美cover。
這支大乘銘鏡,105mm f1.4 最近對焦造到1米,還有九片全圓光圈。看來就算收光圈也有不錯的焦外效果。
此鏡強調一種「3d HIFI」的想法,不追求mtf的完美,要像HIFI的韻律般去建構焦內和焦外的過渡關係。
Nikon 105mm f1.4 e 吸收了nikon 58mm f1.4 使用者的意見,修定了nikon 58mm f1.4 「玄學級」3d pop up hifi 散景味道。回到一個最高質的平衡感。以不使用非球面鏡下,通過強大的nikon 光學設計力去調整做像差矯正,提升解像力。
面對夕陽,用這支nikon 105mm f1.4 拍風景,在無限遠的表現,也一樣高質。
現在引用一下nikon 設計這支鏡的概念,有時看文字,更高潮。
「我們聽取了公司內外用AF-S NIKKOR 58mm f/1.4 G的印象,得到有認為這樣的特性就很好的回答,但也聽到了有人覺得它最近對焦距離時的銳度很差。所以這次,我們改變了一下,讓最近對焦距離有偏向二次元的描寫,也就是說,合焦點會變得更銳利了。比起作為出發點的AF-S NIKKOR 58mm f/1.4 G,現在這顆新鏡頭會更偏向銳利一點。 像素是二次元、是平面的,被攝物是三次元的,所以如何把三次元轉換到二次元是我們必須考慮的一點。就算如此,很多人考慮光學還是只以二次元的特性在考慮的。重點在於,我們不能只在乎焦內如何把MTF拉到天花板的二次元特性,我們還得考慮如何把與三次元特性的平衡照顧到。這就是三次元Hi-Fi的根本了。換句話說,三次元Hi-Fi就是把合焦部分做到銳利但是不要過度銳利,然後把餘力放在前後虛化的描寫性、過度、和立體感方面。 一樣基於三次元Hi-Fi考量的鏡頭里,AF-S NIKKOR 35mm f/1.4 G、AF-S NIKKOR 58mm f/1.4 G、AF-S NIKKOR 105mm f/1.4E ED這三顆鏡頭雖然有著不一樣的味道,35mm是當時初期階段的過渡期產物、58mm則是人為的做過頭。那這次的105mm有沒有正是大家的穴位呢?我們就是按照這樣來調整平衡的。」
或者因為是在gfx上配接環使用,對焦反應不算快,下回試試使用nikon d5 或者z6 再看看表現反應。
淺嘗了一下nikon單反時代最後的大乘作品。
效果幾好,少了一種nikon 傳統的死硬濕,多了幾分玩味。
實用,玄學兩相宜。
gfx 上使用又舒服,大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