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igtlander Ultra Wide Heliar 12mm F5.6 一代鏡頭,當年推出極具市場價值,一來是因為超廣角12mm,連單反也沒有12mm,如此細小的鏡身就做到定焦12mm。還送viewfinder,二三代都不送,要獨立買,千幾元,不值。第一代更惡的地方是可以脫遮光罩加finder,這一點是最強的。
小巧可愛,自然放上ricoh gxr 玩一下,半片幅,剛剛好是18mm的視界。
在2020的今天,ricoh 配voigtlander,醒神。
重溫一下三代的參數,其實一二代沒多少不同,反而三代就作出大革新,三代的福倫達12mm f5.6也因為光學的變更,以配合數碼sensor的發展,鏡頭size大了很多。
二代和三代跟一代對比,看看對比圖就知,一代真心是強大水準之係,第一,有不同手動對焦尺的lock位,方便你快速對焦,以捕捉不同的合焦範圍。第二,最近對焦0.3米。加上還可以裝不同的濾鏡組,簡直是無敵,可惜的是,光學是菲林時代的光學,不用菲林,成像質素,難矣哉。
陳年cmos的色,配合陳年福倫達12mm鏡頭,逆光,順光,都有一種另類的色彩體驗。
逆光暗位藍,似乎是福味的一種。
就算上了半片幅數碼機,此鏡四角的失光,依然強勁。
文化遺產,文明指標,香港報販。
0.3米的威力。
鏡頭放不平,少不免變型。
配1200萬像素的apsc機身,想不到中心銳利度還可以。
如果配上gxr 使用iso 3200 mode來玩的話,這支12mm f5.6的光圈,拍攝壓力也不是太大。
色彩都ok啦,不過不失,反差有點高就是。
人問,嘩,香港爆疫了,沒遊客了,香港變死城了,其實,想當然了,用圖片就已明白,幾百萬人沒得去日本韓國歐美玩,鎖在一個小城,處處也是人啊。
12mm wide是wide了,總有種灰味,唉....福仔問題?
所以當年此鏡是很威,有12mm,但評價不高,應該是拍彩色表現一般。不過我想黑白應該不錯。
使用殘片幅相機也可以感受到12mm 視角的拉扯味。
不斷使用這支12mm f5.6 一代目挑戰逆光,表現還可以啦。
不出色,有瘀傷味道。
想想,這支是2000年代的鏡頭,那時是菲林的世界,2020年的今天用數碼來考試,不公平。
是沒人開店哦,但租金沒跌,為什麼? 因為要頂住價,賃錢,搶入股巿,推高價,再引平民傻仔入巿,狠賺一筆。
不再有人幫襯的名店之一。
你以為最樂意給錢這些專業人仕的是本地人?? 不不不,居然是外籍人仕,還有來香港做家傭的印尼工人,菲律賓人。因為給錢華人乞兒,會有種族自豪? 還是有良心? 對於我這種思考太多的人,是想不透徹的。
gxr x voigtlander 12mm,效果令我有種另類感覺,雖然發色認直麻麻地。
但確實娛樂了一番。
很令人不高興的發色。
要在吃飯時同時吃塵,聞說是政府造成。
下回又用gxr 繼續試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