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位置: 首頁 > 攝影世界 > 菲林 > Agfa Precisa CT 100 > 正文
olympus pen ft 雙城記
2011年11月28日 Agfa Precisa CT 100, Olympus pen FT, SMC Takumar 50mm f1.4 ⁄ 共 1249字 暂无评论 ⁄ 被围观 5,105 views+

這次玩得大了,把olympus的pen ft半格相機,接上m42的標頭,pentax 大姑媽年代的smc 50 1.4,大大的光圈,再加上agfa的正片ct100。由我拍完,再把菲林拿給無敵兄,讓他使用canon QL III再拍一次,還要正片負沖。天哦.....太多的難以預料,太多的未可知數。

正正正,為了令這個行動更偉大,先來刊出無敵兄的一篇裝b文。

「雙城記

《雙城記》是兩名年輕攝影師的拍攝項目,第一輯拍攝的是兩個相鄰並一直互相影響著的城市——深圳和香港。前者是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的先行區,後者則是昨日的英國殖民地今日的特別行政區。今日,兩座城市都十分繁華,但在相似的繁華之中卻有著各自不同的氣息。30年來,兩座城市從未間斷過交流碰撞,形成了存在於兩座城市之間的獨特文化。攝影師正是希望通過這個專案,將兩座城市因交流碰撞而形成的形態通過影像的方式在底片上彰顯。

兩名攝影師都認同赫爾穆特.紐頓的觀點,認為影棚是攝影師的墳墓,因此兩人決定將這個拍攝專案通過街拍的方式完成。

為了強化影像傳達的資訊,他們選擇用異地重曝的方式完成作品,在器材的選擇上,為了加強影像的戲劇化與衝突,他們選用了OLYMPUS的半格相機和佳能的旁軸機作為拍攝工具。這種選擇儘管在對稱性上有所欠缺,但保證了圖像資訊的豐富以及不可預見的構圖開放性,正如李澤厚在《美學三書》中所指出的:“事實上,極為複雜的審美經驗完全不可能還原、歸結為、等同於這種簡單的形體線狀的情感反應。”因此,兩名攝影師在構圖上採取開放的方式,在重曝前沒有任何的溝通和交流,都是通過兩人日常的生活所記錄下來的圖像疊加來描繪兩座城市的感覺。

在用色方面,為了能夠配合構圖,保證能夠達到非形象藝術和幾何抽象中的色彩矛盾,兩人決定用愛克發的正片,並通過反轉負沖的方式極力渲染影像的反差與飽和度,攝影師希望“通過顏色關係造成的多種深度的空間力量召喚觀眾拋棄與畫面保持距離的行為,以便達到對自身的更為尖銳的意識。”——引用自《西方藝術史》

這次實驗性的嘗試得到了夢幻且無法重複的影像,褪去了數碼成像複雜的後期處理所帶來的人工修飾感,用環境當中第一人稱的視線角度實現瞭解構的抽離,並且成功地通過疊加、混淆及通感的手法實現了兩個城市光影下的交錯。」

以下是部分作品:

說真的,這樣重曝法,由半格合135,又要二人重曝,還要正片負沖,能出到影像那一下,已叫我歡天喜地了,這就是數碼所不能給的人文攝影快感呀。

雖則看來沒幾張能見人,但這正正就是樂趣嘛。思維以外的偶然,不就是緣份的天空嗎?

其實這一卷底片應該可以掃出更多的影像的,因為疊片問題超嚴重,所以可能有很多的驚喜,可惜沒時間用家中的v700來慢慢發掘。

影像有如外太空攝影,所謂的如夢似幻,相去不遠呢。

好好的一個店,飛出一個垃圾筒,爽爆。

路牌剛好擋了model的眼,那公巴的招牌又指回model,偶然的堆疊,還真可怕啊。

這麽多張,就鐘情這一張,三四種色調的變幻,太曼妙了。

有機會一定要再玩玩,娛樂無窮的跨影重曝,那期待真的比等情人出現還要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