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YMPUS OM-SYSTEM ZUIKO AUTO-W 21mm F2 最近國際知名,ebay上價格升上七千美金天價,成為瑞光f2軍團又一夥明星。對比自家廉價版的om 21mm f3.5,om 21mm f2 一向正常價位都在七千港幣到一萬之間。其實也不便宜。一直不覺得此鏡值得入手的原因,主要是邊位成像在f2真的不行,變形控制也不行,在大陽光之下,還有光暈現像。當然收光圈是會有提升,但總要收光圈拍攝,何解不用更廉價的21mm f3.5?
配上小巧可愛的黑魂露銅om1,size 果然沒有om 21mm f3.5 小巧可愛。但也未至於頭重尾輕。這個大小,f2光圈的21mm,在單反世界,om 21mm f2 的大小也是獨此一家。出色地小,出色的f2光圈,依然是最優秀的單反鏡規格,數值上看的話。
在數碼m43 頂級旗艦機OM-1面世的時間,沒錢玩數碼頂級機種,只好玩玩film camera om-1,療癒一下心靈,壓抑一下慾火。今回使用kodak gold 200來試片,手上健康的菲林越來越少了,又是時候要入一些新film 補補倉,否則只能玩手上的過期片,lomo all the time。
九組十一片,光學設計,最近對焦0.2米,所以近攝的散景,是最大的賣點,21mm視角,f2 光圈效果。此鏡在曰本也有「distagon殺手」的稱號。
f2 全開,啊,瑞光的聖光 21mm。
配合陽光,高光有細節,暗位有過渡,還有柔和的瑞光光暈,是來自雲端感覺的成像嗎?
曰本雜誌很愛用「高性能」來形容強大的鏡頭,這支21mm f2 一上手的感覺,就是方便舒服,不是最強,但一定是有味的21mm f2。
中心的近攝解像力,比中距和遠距好。原圖按此。由此可見,這是一支近攝用的21mm f2 廣角鏡??
菲林試鏡,還是比數碼易吃出鏡味,可惜菲林一卷連垃圾kodak coloplus 200都快追上一杯精品咖啡的價錢,沒天理,由13元時代用coloplus 200,可以升到六七十元,但十多年前,call 街車50元,現在call 街車,都是50元。人命真的不值一個錢。
失光,四邊劣化,變形,不該在21mm 上出現的缺陷,當一次過在om 21mm f2 上展現時,又好像是一個賣點。
在逆光,或者樹蔭之下,f2光圈的om 21mm f2 表現出一種om的聖光美,米谷連leica 的聖光都在他的鏡群內展現,意志好強大。
使用21mm 在街上鳩拍的話,最大問題還是om1的快門聲太刺耳,聽說,olympus m1 會有更靜音的反光板聲,弄得我很想來一台。
hi. 0.2米的最近對焦,當然要爆一下近攝效果,哦,放射散。
解像力頂級不? 近攝的話,我覺得可以接受了。原圖按此。海盜旗的紋理,都展現得很清楚。
又來到考驗鏡頭線條能力的文化中心,不容易啊。作為單反sigma 發佈20mm f1.8之前,世上最大光圈的21mm鏡頭,這個表現,沒得投訴,畢業是世界第一嘛,不是世界最強。
中,遠,距離的表現。真心一般。不過作為世界第一,第一個做出21mm f2的鏡頭,也沒什麼好投訴。當年此鏡賣價都很驚人。所以到今天,沒人用的om 單反,才跌到七八千元。想不到一個疫情,炒上七千美金,追到通漲的鏡頭,都是好鏡頭,你不知有什麼好,只是你不懂欣賞。
太久沒來廣東道,那失光,那coma,如蝴蝶翻飛,好美.....是的,好美,如果我用七千美金買了這支鏡,一定好美。
一鏡一世界,這個瑞光21mm f2 不收光圈的世界,絶對有很高的獨特性。
又輪到標準景試21mm wide 鏡時間,左圖原圖,右圖原圖。
逆光的光斑在收光圈時,都很嚴重,搶鏡非常。
建築物的光影和湖光水影,感覺,這支21mm 在發色方面,相對標準。
是om 粉的,此鏡必買,不是om粉的,此鏡也沒必要入。
總括來說就是歷史意義比實用意義大的鏡頭。我都很想知,七千美金收這支鏡的人,會怎樣使用。
下回看看接上fujifilm gfx 上用一下,觀看富士x瑞光的奇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