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世界各國光學廠都結束了大光圈主義,沒有多少間在鏡頭大光圈上出新鏡。就連最愛大艦巨炮的日本人,也只是得nikon 新出一支f0.95給nikon z用。反觀中國,非常積極,隨中一光學推出50mm f0.95 一代二代三代,以及單反用的50mm f0.95後,銘匠光學也在M mount上推出有連動機能的TTARTISAN 50mm f0.95,不知這個新牌子和七工匠的關係了,反正就差不多。按照中國的qc品控,一向是初回最認真,好賣的話,就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所以此鏡一出,當然托友人先入一枚來試玩嘗鮮,leica貴鏡品嘗不起,中國的夜神50mm f0.95還是有本事永久持有。不買賣器材很難玩全所有銘鏡啊,但出出入入,心血來潮鏡又不在身邊的感覺很差,還是平價入手粗用最好。
試鏡機用leica m6,菲林是kodak colorplus 200,用星字批調一調鏡後的黃斑連動,即可聯動合焦,使用愉快。
f0.95刻意標了個leica 黃色。銘環的字體設計,繼續醜陋。令夜神失色,對焦的阻尼感順暢,但遠不及dulens的優質順滑。
此鏡設計精彩之處有二,一,14片光圈葉,二,能收半級光圈,光圈環標呎很細緻,0.95,1.1,1.4,2。也即是可以半級選用1.0,1.2,1.8等光圈效果。
光學設計就不用多說,如同otus一樣,特殊玻璃盛宴。mtf 一貫中國特色的強勢逼人,不愧是中國夜神。
使用iso 200的菲林試夜神,確實有點為難,大多數時間,都是過曝的。
鏡頭和機身的平衡不算太好,挺大支,後玉突出很多,和中一的設計不同。如果中一把給meyer設計的那支50mm f0.95二代,再翻出多好,可以兩支中國夜神好好vs一下。
此鏡另一個亮點就是成像圈cover中片幅數碼4433。這個優勢也代表著在135片幅時,周邊失光輕微。
光圈全開,雖然沒有canon 50mm f0.95的夢幻dream味,但也沒有中一光圈50mm f0.95的現代感。
此鏡的整體氣氛,自成一格,效果不差。
鏡頭的最近對焦是0.7m,如使用天工或神力環,除可以享受af快感外,更可以突破最近對焦。
縱使使用菲林,散景波的綠邊依然醒目。
試一張對比,f1.4 vs f0.95。
和太陽對着幹的效果,可以留意一下四角邊位成像,下滑彗星旋味。
標準用燈試散景,不像f0.95的散景波波.....
這支銘匠光學50mm f0.95,光圈全開時有立體感嗎? 反差和發色是有點濃的,如我不過曝的話。
整體畫面的成像效果,是令人舒服的。要和中一光學對比,看來只能使用sony機。
手上那支中一光圈是一代,不過當年使用在a7r2上,都很滿意中心銳度。感覺在菲林上,這支ttartisan的50mm f0.95光圈全開的話,中心成像都是清晰銳利,沒有霧氣。
而在低光環境之下,低曝更有立體感和味道。
收光圈f8,高光,低光,解像力,高質水平。
f0.95 估焦亂拍流,開動。
中焦就中焦,不中就不中,是為中也。
鐵通測立體,金屬睇反光,散景搵樹影,試鏡最輕鬆。
細路,係咪阿叔影下單車都唔俾先。
咦,逆光人像有紫邊.....不過在數碼,一個掣就可以消失,不是問題。
最後來兩張影後做一個總結,此鏡散景有味,但沒有0.95味,不過比中一好味,自成一格自有特色,這點很重要啊。
銘匠光學50mm f0.95,以五千多的leica 十分一不到的價錢,如此質素,真係超日趕德,不教人失望。
說等品控穩定,對於中國製造就是一個笑話,中國製造,一定要第一水啊,茅台都要飲初版啦。
只要搵到錢,品控就求求其其了,商人嘛,賺錢的事,取易不取難,要做好一支0.95光圈的品控,難度比一支f2鏡頭,高出太多太多。以五千元的賣價,有必要做得好? 最後一句,五千元的東西,你還想如何?? 真的超德趕日?? 你那麽有要求,怎不去買leica,玩nikon巨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