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nica 撮りっきり Mini 是當年隨時都能在便利店買到的旅遊用即影即棄相機。機身的設計菲林是彎曲的,可以和一片玻璃設計的鏡片使用一個簡單結構就有完美的成像表現,這個「完美」是相對於複雜的相機設計而言。
Konica 撮りっきり Mini 好像有三代,mini 1 mini 2 mini 3 ,應該主要是改進了內置菲林表現。konica的菲林很好味道的。但巿場上玩數碼風格又很少人玩konica film preset,相當可惜。只能看看其廣告重溫一下。
konica mini 廣告 <-- here
這cm集,很浪漫啊。
因為是拆改的關係,相機內置控制光圈的部份沒有了,只能固定在30mm f9.5。因為sensor不是彎曲的弧形sensor,所以邊位成像變形會很誇張,嗯,數碼修正一下就好了。當然,邊位成像和菲林是沒得比的。當年數碼說會出弧形sensor,推出影像革命,但好像因為傳統方式更能騙消費者跌錢,腰斬了計劃。
可見不同的光圈時,會對景深和焦段產生變化,由30mm 變成35mm。
一片鏡片的世界也是可以很遼闊的。finder很不錯,用3d打印取出來用就可以了,很好用,高透光。
konica 還有其他的不同款即棄相機,像goody 這類,就升級到2枚玉,更佳的成像表現。有機會一定要殺機取鏡玩玩。
好了,回到leica m9p 試一枚玉的Konica 撮りっきり Mini 場合,效果如何? 除中心成像可用外,其實....
一片玻璃鏡頭的攝影體驗,不容易擁有的,等到弧形數碼sensor出現,這支Konica 撮りっきり Mini 鏡頭,就會神鏡了。
發色如何,有紅閘嗎? 衰野就不要提了,紅,自然是有的,色,自然很塑料的,始終是塑料東西啊。
塑料就不好味嗎? 好味啊,添加了塑化劑的食品都特别好食。
這種超焦小鏡,在leica m9p 近攝上會受到限制,放在可用神力環的機種,基本上完全自由解放。
f9.5光圈看似很小,但因為邊位四角的成像劣化,都幾有立體感。
簡單一張彌敦道都能爆出點散景味,劣化好野!!!
下回有機,就要再殺多幾台手中的相機先得。這份日本大師設計的3d print 改鏡法,很值得參考使用,配量生產。
既然不同光圈有不同的效果,就用不同的konica mini 來整多幾支不同的lens出來玩嘍。
有意義? 有實用價值?
重要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