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shica LYNX 14 這支Yashinon DX 45mm f1.4 是很多人改鏡上m 機或者上無反玩,無他,機身便宜,又是f1.4,還要是45mm焦距。無論光圈,焦段,價錢,都足夠引人入勝,殺機取鏡。最重要,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難度也不過,如你不是改m 連動的話,基本上零技術。就算要改m 連動,現時都有3d print的技術了,要做個連動環也不太難,難在是對焦數據的收集。
拍完一卷菲林,我不客氣了,再工。
簡單起皮就可以連板抽鏡出來,也就四口螺絲。後板也就幾口螺絲鎖定,扭下就甩了。
唯一一個思考位是,想用什麼方法廢掉鏡間快門,個人又不想完全廢掉,但不完全廢掉,鏡間快門後的後桿又頂著上調焦筒,嗯,最後都沒有選擇完全廢掉,反正改m mount的話,法蘭距還剩很多位。
調焦筒上m mount,最近對焦已可遠0.3米左右,如接上m mount神力環,近攝威力更是無可限量。不過這種陽春改還能看到鏡間快門後的一堆零件,有點醜。
有點醜怎辦? 把原裝的對焦環放上調焦筒嘍,包起來,這個整體質感就滿FUN了。包裝,真的很重要。
數碼試吃,首選nikon z6,無他,因為其他機身沒充電。
不愧是陳年旁軸機仔鏡,中心解像力,比四周出色奇多,中焦的話,在數碼上還有更佳解像力。原圖按此。都可以數頭髮。
散景轉味,一流。
邊位的散景點和中間的散景點差異都頗大,四角還出現箭頭型。焦外的二線還有少少說故事的味道,有趣。老鏡就是老鏡。
調焦筒無神力環的近攝之力。左圖原圖按此,右圖原圖按此。解像力以一支1965年代的旁軸機仔算是很好了。
當年的鏡頭風味主力在於用成像的落差來創造特有的立體感。
這種旁軸機仔鏡改m mount有何好處??
改成m mount 三大重心。
一,可以上神力環突破最近對焦。
二,可以上AF 對焦環玩自動對焦。
三,可以轉接所有無反機身,canon,nikon,sony,L mount 系統通食。
都很久沒看這種復古味散景。
到底sony gm 50 1.2 的新鏡鏡味好,還是這些垃圾機仔鏡頭味道好?
基本上殺這三台機仔,mamiya 48 1.5,aires 45 1.5 以及yashica 45 1.4,成像表現真不差,三支三支都各有風味。
有時都很佩服這間環保龜苓膏企業,不殺龜又令大家享受龜苓膏快感,到今天還沒倒。更是傳奇。菲林都快沒有了,佐敦海天堂永不倒。
有時朋友問什麼叫鏡味,嗯,玄學的事,我不太懂,總之,你拿著這支鏡拍,怎拍怎舒服,怎看怎喜歡,就是鏡味了。
對愛玩模型的人來說,買台機,能拍完菲林後,又可以拆機玩lego,改鏡上數碼娛樂,本身就是一件很好玩的攝影工序。
攝影,不止只有拍照那一下的娛樂哦,但很多說自己研究攝影,熱愛攝影的人,都不明白。
佛曰,千年正道,千年大興,千年失道。
當一件事,三人成虎,就慢慢變瞎子摸象,管中窺豹,最後坐井觀天。
宗教如是,攝影如是。
莫不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