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光學 50mm f1.5 Kino Plasmat傳說再生
2020年03月12日 Kodak colorplus 200, 宮崎光學 Vario prasma 50mm f1.5, 福仔Bessa R3A ⁄ 共 2320字 暂无评论 ⁄ 被围观 6,857 views+

宮崎光學復古系列其他作品未見登場,但就出了兩支在香港很受老花會愛戴的鏡頭,分別是一支超大光圈超劣成像的MS Optics ISM 50mm F1.0和復克kino plasmat這個傳奇設計的MS Optics Vario Prasma 50mm F1.5,看到宮崎光學MS Optics Vario Prasma 50mm F1.5出現海嘯價,馬上二話不說入手。畢竟要玩到kino plasmat這個光學設計,又要上m mount玩,現在只有hugo meyer的天價鏡,玩不起啊,但現在用宮崎就可以品味一下這個經典光學設計,絶對抵玩。

 

入手的是black paint版,配上voigtlander r3a 效果不錯,菲林用kodak colorplus 200。

此鏡除了復活光學之外,最有趣的是,有sa的調較,可以調整球面像差,6是正常,可以有連動對焦,2是最強變化,每一級的焦點都不同,這個設計好玩是好玩,但造工太不牢固,扭動對焦是,也會扭到sa環,令到焦點會出現少少偏移,差少少,效果就差很遠了。

看mtf表可以發現,此鏡全開光學10線的解像力,低得令人髮指。

作為一個經典的光學設計,當然要看看此鏡怎由三片結構中,進化成kino plasmat。

到最後可見,宮崎的確依足光學設計,完全將傳說復活。又看看此設計的傳奇故事

「一戰前後高通光性玻璃被廣泛應用,正是在這種條件下,在HUGO MEYER 公司設計出了大光圈並且大像場的鏡頭Plasmat (PLANAR光圈最早比Plasmat大,但是像場比Plasmat小一倍)。今天很多50MM-100MM頂級中長焦,標鏡的光學結構基礎都來源於Plasmat或者PLANAR ,HUGO MEYER 公司在1918-1926年短短八年時間內把Plasmat 最大光圈F4拓展到最大光圈F1.5(Kino-Plasmat f/1.5)。Plasmat 系列,整體素質同時期鏡頭無出其右.哪怕是100年後的今天,我們的光學鏡頭也只能在他設計的這些結構上修修補補。 Dr. Rudolph死後兩年左右,HUGO MEYER才相繼研發出相對Plasmat 廉價,但是比前作球像差控制更出色的5片4組Primoplan,廉價化策略是因為二戰以前,隨著電影的慢慢流行,以及家用攝影機和135相機器的普及,HUGO MEYER開始生產C MOUNT 16MM電影鏡頭。供應給大眾消費市場,成為戰前少有的幾家為Bolex攝影機供應鏡頭的供應商,也開始供應各種後口規格的135相機鏡頭。從Dr. Rudolph死後兩年1937年一直到二戰結束,hugo meyer primoplan只生產了短短不到8年時間。因為二戰期間其商標改為meyer goerlitz,其間為contax等各種135相機、電影機型出過 exa /L39 /FOCA /c mount/軍用等後口規格的鏡頭。」

看著這段傳說,就叫人很想見試plasmat結構的威力,想著想著,錢就跌了,鏡就到手了。此鏡因為像場大,是可以上gfx 50R上使用,不過嘛,解像力,真的好像吃不起5000萬像。

由於第一次用在菲林,沒留意sa 環的影響,焦點都後移了,可見,用在菲林上,還是有清晰位的。

中心解像力比四角好極多,就算你把中焦位放在邊位,也沒有中心解像力好,設計真的很復古,完美復刻缺陷。

看sa的效果變化。

https://www.japancamerahunter.com/2019/05/camera-geekery-ms-optics-vario-plasma-1-5-50-m-mount/

此鏡令人驚嘆的是其光圈葉數目,宮崎鏡最大的特色就是光圈怎收都是全圓的。最近對焦去到0.8米,經典的六片四組結構,利用移動頭組玻璃去作sa修正,有關sa,菲林上沒法感受,留待數碼機身上品味。

雖然使用的是kodak colorplus 200,不過此鏡色調也算暖色,全開光圈的解像度,柔和有少少聖光味,散景也因為像差關係,有點暴力。

近攝的話,邊位有如泉湧級的噴出效果,如像在使用16mm電影鏡頭。四角成像不足的樣子,不是說plasmat像場大一點嘛?

把目標放在中心位置,會比放在角落好,角落的人,完美水溶性。

就實拍出這種充滿階層色感的過渡,此鏡很合適用作拍黑白的。

如在彩色上會覺得突兀的邊位coma,在黑白菲林上,會更添一種夢幻美。

收光圈f4的效果,邊位提昇非常明顯,一鏡多娛樂的玩法,f2,f4,f8,各級都有不同的感受。

雖則佐敦多了很多大陸乞兒,但也不缺來搵食的白人,不過此子會賣一賣藝,比賣慘的同胞,做法高出不少。

此鏡近攝的話,解像力會提昇,看來是人像先決的鏡頭。

光圈全開和收f8下的對比,果然f8下,無弱旅。

f1.5 ,50mm,打雀,也不是不可能,只要把雀放中間,還ok清晰的。

試一下近攝0.8米的散景效果,前散後散都有了。

再來一張室內光源。一盞扮作是烏線燈的燈。

宮崎鏡的特色就是色彩淡素,或者,因為老伯以黑白為輸出主導?

這種放射散,看多幾張,真有點暈暈的感覺,日本人的醍醐味之真諦?

同時入光量在全開光圈時,中心和邊位差異都很大。

強大側光線照射下效果。

接著找我們的百年好同學榕樹生爆一爆散景,一把年紀,還像一個小學生一樣掛胸牌,我也為你覺得可憐,你說會不會有人不知你是百年名木,細葉榕???

由這張可以發現,此鏡散景原來會出現波中波呢....

逆光表現,可圈可點。還送彩虹,ok啦。

看陽光下的樹根看過渡和立體。

看老人家坐輪椅被印尼人招顧反思要保重身體及努力賺錢,日後請日本人來做看護,那一個酸爽感覺,沒話說。

好了,粗粗一小時,品味了一把kino plasmat,下回找個人出來,用kino plasmat拍拍人像,那才叫真正體驗經典光圈的美,沒美女,如何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