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igtlander在cosina手下,在L mount和M mount,以及S mount contax rf mount上,出廣角鏡,十分賣力,在當年,已用12mm,15mm,21mm 25mm 28mm做主打。而非常神奇的,就是其中這支Voigtlander Color Skopar 28mm f3.5 LTM,此鏡是使用L mount的,在福倫達m mount時代,重復推出12mm,15mm,21mm f4,25mm f4,但唯獨沒有復刻這一支鏡,也因此,此鏡二手價依然是居高不下,一反福鏡常態。
今次使用bessa T,福仔廣角專用機,配上fujifilm permium 400菲林,加上這支福仔傳奇廣角,玩一轉。此鏡造工精密小巧又壓手,黃銅鏡身,black paint味道,用用下就會露銅,對熱愛露銅的leica愛好者來說,是一個好選擇。就網上見外國高手,手中的voigtlander就露出得好美。https://www.35mmc.com/26/11/2017/voigtlander-28mm-f-3-5-color-skopar-review/ 結合台老相機black paint的,屈機。
沒錯,此鏡是極有趣的凹玉設計,五群七枚,兩片膠合玻璃,福倫達的膠合....出名離膠,所以要找一支不離膠的,不容易。
最近對焦可以到0.7m,十片光圈葉,比足料的。
由數字上看,由s mount年代是改進了最近對焦。重量也因全銅製造,由138g提昇到163g。
那s mount和L mount的有沒有成像差異呢??? 我想應該不會太大,因為年期太近了,s mount由2003-2005,L mount由2002-2007,基本上是同時期不同鏡筒的產品。
初回卷,使用富士,結合福倫達,高反清,清冷的味道,全都有。
雖然和21mm f4,25mm f4都叫color skopar,但光學設計有很大的差別。在廣角世界,凹玉設計,往往被人推高很多倍。
而在之後,取代這支color skopar 28mm f3.5的,就是voigtlander自家的ultron 28mm f1.9,ultron 28mm f2,當然大支很多,也用上了非球面玻璃。
反而福倫達的小巧精神,最近在vintage line中,被voigtlander color skopar 21mm f3.5繼承,看上去就叫人很有購買慾的一支鏡頭。
這樣想,福仔很佛心,設計的都是迷你餅鏡,12mm 15mm 21mm 25mm 28mm 全帶上,也不重,亦不佔地方,旅行用一流,就是一個問題,沒有了17mm 18mm 19mm這個焦段。
這支廣角鏡,一看光學,就知表現是足夠現代光學標準,當然沒有canon 28mm f3.5 ltm 的標誌性成像表現。
近攝的散景,基本上也不怎察覺得到。
使用400iso的菲林,用此鏡作snapshot的話,在下午時間,有點勉強。
不過使用此鏡,配一個小巧的機身,整體感覺都像在使用一台point&shot相機。
最少,使用28mm,要拍什麼都不用對焦,基本上眼前看到的,都會入鏡。
不同年代的28mm,設計和成像,的確有很大的差異。
幸運的是,這堆小巧的廣角鏡,在數碼年代的數碼機上表現都不佳,價格變得特別便宜,令想把玩當年廣角滋味的攝影愛好者,有福了。
不過都有幾支例外,由快拍機仔gr21 gr28 tc-1 拆出來推出的L mount廣角鏡頭,這三支依然價格高企。
最近對焦測試,果然沒多少散景味道。
福仔鏡配富士,出來的效果.....反差高,冷調重
此鏡如上數碼用,可能效果會更佳。
最後來看看此鏡對佐敦地標的解像力。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943798261_99b1a94fbe_3k.jpg
再來一張竪的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943798191_5758fe77f1_3k.jpg
總結此鏡小巧可愛,成像就不過不失,光圈全開f3.5,夠用有餘,當然我也沒有收過光圈,收到f11 可以屌打奶蔡我也不知。
有機會就數碼機身上再try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