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全名Tamron Adaptall-2 135mm F2.5 Model 03B,當年焦compact,close focusing,telephoto於一體的神劍,那個年代,玩f2.5的135mm 焦段,獨tamron一個。此鏡十多年前入手,200-300元,是的,不是美金,是港幣,垃圾沒人要。放了十多年,我居然沒用過。現在nikon 出zfc復古新機,忍不住拿台fm2 出來摸,干脆插上此鏡,試一卷菲林看看。
太久沒用過135mm,有點不知自己玩什麼。菲林用kodak ultramax400。
當年tamron造工真好,膠又不會白化,不會老化裂開,鏡身金屬感滿fun。
此鏡是非常簡單的四片四組鏡,沒錯,就是ernostar的味道。最大光圈2.5,最小光圈32。最近對焦,1.2米。
開卷有益,看到tamron x kodak的發色,很濃,ernostar的味道,很正。但我想此鏡在當年,用來拍人的話,應該不會太受歡迎。但應該多數是東方人不喜,外國人應該會覺得很不錯。
全程使用f2.5 來拍攝,全開光圈,四角是有霧氣的,中心反差高,但銳度不算高。
散景的感覺,焦外的綠邊是非常明顯。
f2.5全開,在光照的環境下,紫邊都算很明顯。在菲林上都可察,數碼直出應該收皮。
逆光的遠攝和近攝,表現,Tamron 135mm f2.5 adaptall 2 的遠攝力,在全開光圈下,一般般。
135mm 在135 片幅上好不好用,個人覺得除了拍人像外,用來街拍其實比35mm 更多樂趣的。
近攝攝力及金屬的表現。
室內暗位的表現。
藏了十多年的寶刀,終於在2021年出鞘,ernostar的魅力,完美展現,焦內反差解像力算叫合格,焦外的散景,又别具味道。
今時今曰,此鏡亦不貴,轉接上gfx 50r 等中片幅機身上玩數碼,一定更過癮。
疾走真光,騰龍移動。
tamron下的外國人味道。
好久沒試天香樓了,當一個香港,人都走光了,天香樓的廚都換了,天香樓還是不是天香樓?
廣州四大名樓,都已收皮,文化一絶,也就無以為繼了。
前散,後散,一看就feel到老鏡味道。使用樹木作素材,尤其明顯。
也因為這支tamron 135mm 鏡,今時今曰都很便宜,所以也沒什麼人建議玩。
因為135mm的選擇很多,現在ebay上,f2光圈的135mm 老鏡也不貴。
當年攝影雜誌上總是吹標頭無弱旅,其實,135mm 也沒邊一支是垃圾。
使用菲林玩,就很感覺到tamron鏡的味道,和數碼上很不同,數碼用tamron,總有種濃瘀的感覺。
濃瘀色調,美其名,可以叫是人文味道。
此鏡用來拍黑白,不用說,一定叫人滿意。
tamron的adaptall系列,確實值得收一套慢慢把玩,全部收了,都貴不過一支現代鏡頭。爽。
快思慢想,直觀鳩拍。
變了青銅公仔,試鏡沒了色彩的感覺。
很懷念以前的雕塑。
記得使用過此鏡拍了一回人像,是用gfx的。
下回就看看Tamron 135mm f2.5 adaptall 2 在gfx上 5000萬像素威力。